<div id="tet_c">随着泰山军北过大河,汉军收复河南地,一时间往来京都的驿道上捷报频传。但不论是大将军何进还是河南汉军的诸多帅将心里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汉军所谓的大胜不过是在人家后面捡钱匣子,根本没出力。
但可惜,所有人都知道,就刘宏被蒙在鼓里。他在收到这些捷报后,知道泰山贼寇被击溃后已经逃窜北上和河北太平军合流。于是,雄心再起的刘宏一番庙算,便让河南汉军紧随其后,非要在河北歼灭黄巾,真正毕其功于一役。
不过有一说一,汉军虽然选择性汇报了战果,但并没有懈怠战事。
实际上,张温早就采取了反制行动。他是了解刘宏的好大喜功,张温知道那种捷报送过去,刘宏一定会让汉军再接再厉的。
因为汉室实在拖不下了。朝廷内曾参与主持过平羌战的公卿大佬就惊呼,内战平乱比外战还要费钱。与羌人的作战范围大致就在凉、雍、并等地,这些都不是钱粮重点,所以耗费都不大。而平黄巾的主要战场,都在青、冀、豫、荆,是整个天下最富饶的地方。
汉军平叛半年,这些地方就打烂了,收不上钱粮的汉室正面临难以想象的崩溃。
正是有此认识,张温在收复荥阳后,果断采取了行动。因为泰山军已经将汴水、济水两边的槽船都征用了,所以汉军缺乏足够的舟船来做水上堵追,于是张温以镇东将军幕府的名义让北面的河内太守李敏统带河内大河舟师在怀县堵塞泰山军入大河水道。
怀县是河内的郡治,也是大河分出汴水的水道口,所以张温的意思就是让河内水师去阻击泰山军,不让其借助大河水道顺流而下。
这边移文河内太守,那边张温又传檄给北面河北的北中郎君卢植。虽然现在张温的品秩要比卢植高,但他镇东将军的范畴并不管辖河北战事,所以檄书中,张温依然措辞得贴。
他在檄书中大致说,泰山贼寇侥幸逃窜,正北上大河,他希望河北汉兵可以抽调精锐,回撤河内与河内太守李敏一起堵截泰山军。同时,让下游黎阳津的黎阳兵在大河做浮桥铁索,阻挡泰山军可能的南下。
这就是张温的规划。以河北、河内舟师在水道要口设防堵截,而他帅着河南汉兵北上尾追,争取将泰山军歼灭在汴水这条狭窄的水道上。
你泰山军不是野战厉害吗?不是百战百胜吗?但你现在上了船,我看你如何厉害?到时候我两边火筏下来,给你来个火烧连舟数里,看你死不死。
这一招确实狠辣。泰山军的水上作战能力近乎于无,如果真的被汉军堵在大河水道口,然后两边火攻,没准真的就折在这里了。这里面的风险确确实实是在的,张冲知道吗?知道,但张冲反复考虑了利弊,还是选择了走水路,为何?
历来撤退,转战,最困难的是什么?就是随军非战斗人员和辎重。泰山军这次在河南东部因深入民心,至少吸纳了数万心向泰山军的黔首民众随军。然后荥阳东城仓和敖仓的辎重山堆海积,除了散大河上下的贫苦外,剩下的,泰山军也起出了一批,用来给河北黄巾的援助。
如果北上走陆路,上述的情况就比较严重,费时费力不说,沿途还可能遭受地方宗族的袭扰。而现在走水路,就解决了,只两日,泰山军吏士、家属、随军将近八万人,就安全撤离了。这就是水道的优势。
而且张冲也不是随意赌的?他从来不会拿自己和数万人生命冒险。即便选择了水道,张冲也不是坐着赌汉军会不会堵截,相反,他先让关羽带着前部校尉率先北上,其目标就是先攻汴水在大河的汇流点,广武城。
广武城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屯城所,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汉军要是堵截,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在广武城设伏。
也确实没错,河
南汉兵主帅张温也确实令广武城关长守御,但可惜,其人在看到关羽舟师北上的壮丽场面,直接弃城而走,这一处要隘就这么被泰山军掌握在手里。
张温不知道这些,在布置了北堵南追的战略后,他就为此做准备。
他先是让之前皇甫嵩的幕僚团留在了敖仓,组建新的粮台,专司负责河南汉兵的北上攻击。
此时敖仓粟在经过泰山军散粮和启一批随船走后,剩下的也不多了。但这没关系,这些粮只要还在那些黔首手里,自然有一万种办法再拿回来。以钟繇、荀攸等为首的皇甫嵩幕僚团被留下来就是做这个事的。反正,对张温来说,这些豫州人用得并不顺手,不如留之作为粮道供给。
之后,护军司马傅燮也被张温留在了荥阳,作为京畿外围的防备。傅燮有勇有谋,性子也够沉稳,适合做这种事。至于如孙坚、曹操等,张温还要在后面的战事倚为重任呢。
然后,建威将军朱儁,也带着万人豫州团练先道与张温分别,他们要东进黎阳去卷县,在那里渡口大河,策应河内军。
就这样,张温在布置了诸多手段后,就于十月一日启程,率两万河南汉兵走陆路,缒在泰山军水师后,临机应变。
而此时,远在河北的赵国邯郸的北中郎将卢植也收到了张温四日前发来的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