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挂反的名画
陆守俨陪着初挽按照约定的时间过去了那个德国人的家。
像绝大多数德国家庭一样, 他们家也有单独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样花草,从篱笆墙里探出头来。
陆守俨和初挽敲门后, 一位围着围裙的德国妇女匆忙赶过来, 彼此打过招呼后,对方把他们迎进去。
院子里好像刚刚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 有两个小孩正将杯盘什么的往厨房搬。
他们看到陆守俨和初挽, 好奇地睁大眼睛看,显然这里的华人并不常见。
德国女人解下围裙, 用头绳绑住头发, 之后热情地邀请他们进来, 口中笑着道:“我们家有很多老的东西, 我也不懂这些, 我们曾经想着卖掉,不过没有人买,也不好卖。”
她带着两个人过去了储物间,门打开后, 顿时传来了阳光照射在灰尘上的味道, 陆守俨拿来了口罩,给初挽戴上。
德国女人热情地翻找着,很快找出一叠的瓷盘, 还有几件小玉件,初挽看了看,大多是清朝的,也不是什么精品, 怪不得不好卖呢。
她大致问了问价格, 显然对方也不抱什么大希望, 随口报了几千马克的价格。
初挽翻看着那瓷器时,目光快速扫过,很快她便看到了摆在角落里的那件牡丹凤凰鎏金宣德炉。
此时此刻,上面布满了灰尘,里面装满了网球。
德国女人见初挽看那件,便解释道:“我丈夫非常喜欢打网球,他的网球太多了,你看这个炉子不是很好吗,可以装网球。”
初挽:“我可以细看下这件吗?”
德国女人:“当然了。”
初挽蹲下来,戴上手套,之后用纸巾轻轻擦拭了上面的灰尘。
灰尘被拂去后,便露出了金灿灿的鎏金花纹。
据说当年暹罗国王给大明进宫了几万斤的风磨铜,也就是黄铜,而这件宣德炉便是用进贡的黄铜铸造。
明朝在历练这宣德炉时,又把那暹罗国进贡的黄铜经过十二次提炼,最后一斤黄铜仅得四两,也就是四分之一的精粹。
之后,又在这精炼黄铜中加入了黄金,通过失蜡法进行铸造,经过几十道工序的上色,又用鎏金法,雕刻了精美的牡丹浮雕图案,而宣德炉的两个把手,那更是栩栩如生。
根据初挽后来依据《宣德鼎彝谱》做出的考证,宣德帝因要用来祭祀,颇为重视,连草图样式工艺都自己亲自过目的,所以这宣德炉越发显得珍稀。
初挽上辈子拍得这件宣德炉,自是喜欢,也曾经仔细观摩过,如今一眼看到便认出来了。
她对这件宣德炉,自然势在必得。
当下初挽起身,不再看这宣德炉,而是改看另外一件清朝瓷器,那是一件很寻常的清朝顺治五彩花蝶笔筒,烧造工艺乏善可陈,就算再过一些年,也不会超过一万美金。
她端详着那笔筒,随意把玩着,问道:“这件是哪里来的?”
那德国女人道:“我们家里的老人曾经到过中国,让我想想——”
她很快想到了:“那都是将近一百年前了,我听着那意思,他当时在中国一个什么地方,所以一口气买了很多带回来,这些都是很老的,是中国的老艺术品。”
初挽:“他是十九世纪末去的中国?去的北平吗?”
德国女人有些苦恼,显然她对中国很不了解,她突然想到了,便道:“你等等,我拿相册。”
很快,她找到了一个相册,那个相册上有几张照片。
初挽看了看,应该是在天津,那个时候德国借口三国干涉还辽,趁机在天津汉口都建了租界。
这些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血泪,不过对于岁月静好的德国人来说,只是一段不太需要关心的经历。
当然了,一百多年过去,这种如烟往事也只有自己人才会记在心上。
她便不再提了,问起那瓷器的价格来,怎么讨价还价着,又状若不经意地问起那宣德炉来。
当初挽问宣德炉的时候,那女主人明显有些不自在,她习惯性地耸了耸肩,道:“这也是从中国带回来的,我确信无疑,从中国带回来的。”
初挽:“我从未见过这样形状的中国古玩,这是正品吗?该不会是后人伪造的吧?”
她这么说的时候,那女主人躲开了初挽的眼神,之无辜地摊了摊手:“这个,我也不懂,但这确实是我们长辈从中国带来的,花了很多钱,这个应该很值钱吧?对不对?我相信这个很值钱!”
初挽:“我也不太懂,我见过很多中国古玩,但是没见过这样的,也许这是一个很稀奇的什么物件吧。”
女主人连忙点头:“对对对,在很多年前,大概是二十年前吧,我的父亲曾经带着这件想捐给博物馆,结果最后没有捐。”
初挽:“是吗?怎么没有捐?”
女主人:“不知道,这我就不知道了,谁知道呢,博物馆的事,我也不懂。”
初挽听着,明白她没说谎,她只是刻意不去提一些事实罢了。
初挽当即聊了下价格,这件宣德炉对方希望卖一万马克,其它几件瓷器,想卖两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