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收拾收拾,今天有些晚,明天就去拜访。”
梁达点了点头,他指着一个方向:“他家在那边,要是不认得路就随便找个人问问。”
交待完就离开了。
两人的对话让另外三人有些好奇,另外一个男同志好奇问道:“苏同志,你在这里有认识的人?”
苏霖应着,“有个远亲。”
这一下另外三人顿时有些羡慕了,有远亲好啊,真要遇到什么事还能有个熟人帮衬帮衬,不像他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无措。
好在,同是知青的其他人还算热情,下工回来后就替他们安排了住的地方。
也不需要怎么安排。
就两间屋子,自然是男女分开,屋内放着两张通铺,一行人挤在一块。
别说这样不方便了,现在人还不算太多,两张通铺男同志分一分刚刚好,要是过一年再来两人,就得人挤人了。
范善是知青中的头头,下乡已经四五年,对村子里早已经熟悉,人也是个精明的,没多久功夫就把这次四人的一些消息打听出来。
这时,他正帮着给两位新同志收拾着床铺,似做不经意的问道:“听说你在村子里有熟人?我对村子里熟,你什么时候想去拜访我带你过去。”
“好啊,那就麻烦范大哥了。”苏霖笑着。
他对范善的观感还不错,有点小精明又喜欢管事,什么事都喜欢插一手,久而久之在村子里也混开了一些。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和村支书的闺女谈对象。
因为这层关系,他和大队长等人走得很近,时不时接到一些不忙的活,对比其他几个天天要下田地的人强多了。
对此,知青中有些人看不惯,私底下没少埋汰。
可苏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最少在返城的时候,范善不像某些人直接抛下在村里娶的老婆回城,再也没有回来过。
他好歹带着老婆孩子一块回了城,承担起这份责任。
为了欢迎新来的知青,老知青们每个人都拿出些粮食一起吃了顿大锅饭,没什么好菜,但碗底到底有些肉丝。
一行人埋头吃着,都像是馋了很久的样子。
等快要吃完时,范善才开口:“我和另外两个知青之外,其他人都搭伙一起吃饭,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是一起搭伙还是分开。”
“搭伙。”
“还是一起吧。”
“我跟你们一起。”
苏霖也点了点头,分开是好一点,省得到时候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起来,但现在不现实,因为他没锅没罐,总不能天天借别人的用。
不过散伙是迟早的事,不然天天一起吃饭,他想给自己开小灶都难。
吃过饭消消食,一行人也没什么聊天的心思。
老知青们干了一天活累得要死,新来的四人坐了这么久的车又走了两个小时的路,这会也特别疲倦,便各自早早歇息。
十一个大男人同睡一屋,这种感觉不是太好受。
也多亏了是累得慌,苏霖躺下没多久就睡着了。
第二天,大概是早上五点的样子,知青屋里的人都已经收拾好,结伴朝着田地的方向而去。
范善解释着:“这个季节太晒,太阳当头的那几个小时我们可以回屋歇歇,只用上大早班和下午班,避开最晒的那几个小时,也省得被晒中暑。”
到了地方,老知青们各自去干活。
范善带着四人来到大队长跟前,先是介绍一番,然后等待他们分配工作。
梁家大队的大队长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没怎么寒暄,也知道新来的四人不是干活的料,直接让他们跟着妇孺小孩去拔草,“一天四个工分,给你们三天时间适应,三天后再重新分配任务。”
没等四人开口,他沉着面道:“这关系到你们明年能分配到多少粮食,要是不好好干活,明年就等着饿肚子吧。”
对面几人听得脸色一白。
他们几个家庭能给的帮助都很少,想要吃饱还得靠自己。
也不知道能不能干好活。
很显然,是不能的。
最少一开始真的很难。
弯腰拔草本来就很累,再加上太阳越来越大,每个人晒得是大汗淋漓,浑身都冒着热气,一直弯着的腰身都有些直不起来。
司倩扶着腰站起了一会,刚喘了两口气,一旁的大婶就嚷嚷着:“哟,这就不行了?你们要是一直偷懒的话,可不能和我们一样记四工分。”
“小年轻第一次干活,也该体谅下。”一旁的婆子道。
黄大婶翻了个白眼,“凭什么?她要是偷懒,那我也偷懒,要是大队长不给我记四工分,那就是不公平。”
司倩呼了一口气,也不管身上疼不疼,接着弯腰干起活来。
黄大婶瞧着,觉得有些遗憾。
偷懒多好啊,她也能跟着一块偷懒,到时候大队长还怪不在她头上去。
就在这时,从前面的坡头跑来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少年站在上面看了一会,将视线落在其中一人身上,打量了几眼后,就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