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前脚刚从海防港离开,后脚一大群如狼似虎的大明海商就涌了进来,大肆搜购粮食,不用缴纳任何赋税的他们利用手中巨大资本,联合起来打压操纵越南粮价,趁着夏粮征收之际,大肆买进。如今两广正是缺粮的时候,无论多少都能吃得下。
而王夫之则和郑成功的海军舰队一起,顺着东南亚的海岸线一路南下,有了郑氏前车之鉴后,其他国家都不敢造次,就算敢,也没有卵用,毕竟郑氏都已经算东南亚里最能打的那一批了。
一路下来,用了快两个月时间,建立了三个大明专属贸易区,与郑氏、广南(阮氏)、占婆、华英、柬埔寨签订互贸协议,当然,由于这些国家离大明比较远,而且也比较识相,所以王夫之倒没像对郑氏那样盘剥,但关税基本上也控制在百分之二以内。
广州这边,在朱由榔的授意下,张同敞出面,效仿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一个由朝廷牵头,各家商号参与的“大明海务公司”。所有商家虽然积极参与,但却提出必须要让天子陛下占一半股份,这可不是因为这些个商人觉悟突然变高了,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有官方背景,能得到朝廷支持,就像后世的大英东印度公司,最大的依仗就是英国海军一样,必须要把皇帝绑到战车上。
朱由榔也明白这一点,不过他提出自己代表皇室只占一成股份,洋务院代表政府占四成股份,当然洋务院不是白得的,张同敞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和六百亩商业用地以及三个官方码头入股,以保证朝廷方面的绝对控股。剩下五成,分为五千股,向全社会招标!
最后招标结果让朱由榔感觉惊讶,最终除了洋务院和皇室外,第三大股东是郑家,占了百分之八,这大概算是郑氏的投名状了。而更离谱的是,荷兰、葡萄牙等各个欧洲殖民势力竟然也合资购买了百分之六的股份,所以这个公司也算是合资企业了......
仅招标所得就高达六百万两,公司总资产约八百万两左右,大明海务公司效仿荷兰东印度公司,实行董事会和经理制度,由占股最大的朝廷代表洋务院和皇室,出任董事长,其余股东派出代表作为董事,第一个目标便是东南亚的粮食贸易。
而与此同时,朱由榔已经走在了南巡广州府的路上。
这是他第二次视察广州,上一次来广州,先后建立了市舶司、武备局,解决了财政和军械问题的危机。
这一次,他一方面想就地看看如今轰轰烈烈的农业改革进行的怎么样了,另一方面也想看看佛山这个工业基地与广州港这个贸易中心的发展成果。
毕竟光在行宫里批奏折,不亲眼看看,到底是不放心。
月前,周邦被从广西调回担任户部尚书,胡璇升任工部尚书,两人都回肇庆统揽全局了,原广东巡抚陈邦彦升为两广总督,迁往梧州办公,眼下的广州竟是只有张同敞一个朝廷大员。
路上,朱由榔亲自轻装简从,带着上百护卫假扮为巡视组官员跑到乡里询问情况,乡中百姓倒也不怎么惊讶,因为这几个月来,到处都有巡视组在跑。
原本朱由榔只是让朝廷六部和都察院抽调人员组成巡视组,但地方府县也害怕下面瞎搞,结果被发现连累了自己,所以也效仿肇庆,从府中抽调官吏,时不时的“巡视”一下,深怕下面的官员乱搞摊派之类,结果牵连到府里。
结果还是让朱由榔颇为开心的,朝廷减税、鼓励高产作物种植的政策下达后,虽然各地执行情况不同,但总体上而言,百姓负担大大减轻,不少百姓家中在征完夏粮后,依旧有余粮支撑,而那些连夏粮都难以供给的,朝廷则予以缓征或者免征,不说能吃饱饭,最起码饿不死人。
这个年代,老百姓每天能吃个半饱,饿不死,就叫太平时节了。
到了广州港后,新建成的自贸区已经熙熙攘攘,张同敞汇报,眼下光常驻商户就有一千多家,各类仓库六百余,工人近两万,较之于之前,广州港的进出口总量至少增长了四成。
如此仅广州一港,每年至少能为财政提供五百万两收入,再加上其他刚刚开放的三港,这个数字将接近千万,海务公司的利润还不算在内。
而回程时抵达的佛山镇,便让朱由榔欣喜若狂了。
胡璇在佛山镇基本已经布置完成,再加上湖广新复,现在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湖广的矿产开发上。
如今,佛山每月的冶铁产能达到了七十多万斤每月(约六百余吨),这个数字和后世的工业时代相比肯定不值一提,但在十七世纪,已经很不错了,明朝前中期时,每年钢铁产能也就万吨左右,佛山能以一地而抵上半国,已经是巨大突破了。
而在具体产品上,由于之前朱由榔设立的工匠等级激励,甚至后来还设立了具体的奖金,将那些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工匠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奖励,奖金最高达千两。
为了鼓励技术研发与攻关,朱由榔还专门拨给武备院一笔独立款项,用于装备研发,仅半年就达五万两之巨,为此瞿式耜等人不止一次建言,这些钱若是用在军队上,够再养一个师的光复军了!但朱由榔还嫌不够呢,后世国防军费开支里,装备研发资金可是占大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