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的是金银财宝与军械粮草,既然金谷园里的宝藏不好找,园子里的好东西被收拾一空,我们何不抢劫隔壁的大族,一边是太原王家,一边是东海王家,此外北邙一带还有十几家大户,他们都是家财巨富,不少是积攒数百年的大家族。”
刘乂下定决心,动手!匈奴六七万的大军,谁家可以阻挡?便从离此最近、名声又最大的太原王家开始吧!
单征得了命令,带军冲入太原王家,刘乂身为“皇帝”,亲自现身指挥,务必要将他们家抢劫一空。
平静的太原王家顿时炸开了锅,当时石凡率军去襄阳的时候,府内发生多轮的讨论,王济包括儿子王卓都主张南下避祸,无奈他父亲王浑不同意,太原王家的根在太原城,还在这北面,老头宁肯搬迁回老家,也不愿去襄阳背井离乡。王济最后不得不妥协,和回太原相比,还是待在洛京更靠谱一些。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春天做到决定,夏天时
候便要后悔了。匈奴人、氐人闯入院子,见人就打,见到东西就抢,一会功夫弄得鸡飞狗跳。
王济是洒脱高傲的,见状招呼家人躲在空地上,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暂时还是安全的。至于家中的钱财物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要拿走就是。
王济的心态是极好的,只要逃过眼前的祸患,凭他王济的本领,东山再起易如反掌。他的父亲王浑一大把年纪,见园子被毁有些伤心,哪怕是他亲手栽下的小树苗,被人踩断都能让他揪心的痛。但老人家一辈子风风雨雨,他和卫瓘差不多年纪,做过朝廷里最大的官,城府是极深的。
王浑虽痛心却不阻拦,因为他是明智之人,知道抵抗无用。父子俩尴尬的相对看着,王济不抱怨老爹当时的固执,他生来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主,喜欢一些奇技淫巧的物件,喜欢做一些附庸风雅的勾当,没事还能捯饬一道名满天下的菜肴,想听到他痛骂一人,或者抱怨一件事,那还是很难的。
大家相安无事,你们抢你们的,我们在院子里凉快。这时却传来一声“河东狮哄”般的声音,王济的夫人常山公主气势汹汹的冲出来,两侧都有侍女搀扶,他眼睛不好,能见度很低,连惹事的正主在哪都不知道。
至于原因,她更是不甚清楚,先是咆哮着骂了一通。众人越听越不对劲,她说自己是文帝爱女金枝玉叶,他们太原王家又是为大晋国鞠躬尽瘁……
原来,她错以为来闹事的是朝廷,在常山公主的眼里,除了当今皇帝谁敢欺辱到门上。有侍女提醒她是匈奴人,常山公主更是破口大骂,与刚才不同的只是换了套说辞,什么大家都是同郡的,当年刘元海惹出两个祸端,在朝中被人陷害,还是他们家挺身而出,救下这只白眼狼。没想到,我们家对他滔天的恩惠,这刘元海竟然恩将仇报。
刘元海就是刘渊,坟前的青草都很高了,常山公主却不知他已死去。王浑捅了捅儿子王济,心说你快去劝住她,别再胡言乱语了,丢人现眼。王济
却无动于衷,一辈子活在常山公主鼻息之下,他要是能劝住,那才是咄咄怪事。弄不好,常山公主一腔怒火冲着他,到时候更加的丢人。
不过常山公主有一点说的没错,太原王家对匈奴人是有恩的,这份交情不止因为老家离得近,早在刘渊在京城做质子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老王家的座上宾,借此机会结识了众多的风流人物。记得在秃发树机能在河西叛乱的时候,王浑指派别人上书请求重用刘渊,凭匈奴人的强悍,以及刘渊熟知兵法,平定秃发鲜卑不在话下。无奈被人阻止,那人说刘渊打不过鲜卑人还好,他要是胜利,那才是大晋国的祸害,说出一句掷地有声的断语:“蛟龙若得云雨,非复池中之物”。这句话几乎给刘渊以及匈奴人盖棺定论,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提到匈奴人都会想起想起这句话,这是一个不得不警惕的群体。
后来,王浑还亲自救了刘渊的命。那是因为刘渊给王弥等人在城郊送行,因为在朝廷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喝了酒之后大放厥词,言语间多有抱怨。这一幕恰好被当时的齐王司马攸听见,立即报告给了皇帝,声称如果不除掉刘渊,迟早是个祸害。事情发生后,闸刀悬在刘渊头顶,形势已相当危急,是王浑进宫在皇帝面前力保,才让刘渊堪堪躲过一劫。
这话说给刘渊听没问题,或者是刘渊的长子刘和、四子刘聪,哪怕是他的义子刘曜,大家都会顾念当时的交情。唯独今天骑在马上的刘乂,他哪知道什么恩情,何况还是在常山公主咆哮下骂出来的。
刘乂一挥马鞭,抽在了常山公主的脸上,一道血印清晰的呈现。这女人哪吃过苦头,以前都是她欺负别人,甚至一连挖十数人的眼球,侍女仆人稍有差池便一顿鞭打,如今别人打她,常山公主看不清楚,眼前只有个模糊的影子,一头就扑过来,连撕带咬。
远处的王浑吓得一哆嗦,常山公主扑到的不是人,而是一条马腿。那匹马似乎有点生气,飞起一蹄子,将常山公主踢飞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