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很吃惊,什么东西是他们家创立,又是石凡想要毁灭的?
石凡告诉他答案: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他取代汉代的察举制成为朝廷选官任官的制度,这种做法是颍川陈家的陈群提出来的,大概在前朝魏文帝曹丕时期,距今已经使用七十余年。
它的做法很容易理解,由司徒府主管,选择德高望重的“大中正”去各州郡探查人才,然后给每个人评定从“上上”、“上中”直至“下下”总共九个等级,里面不止有等级还有评语,结果最终转交吏部,作为选拔任用官员的依据。
这套做法看似考虑各地的舆论及周围人的意见,在实际执行以后,还是转变为保障世家大族权势的工具,很好的缓和朝廷与大族之间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石凡清楚的知道,按照原有历史发展的轨迹,他们要面对的不止是朝廷与大族,而是本族与异族,是百姓与大族,是突然起来的小冰期,是各种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他要在荆州推行新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某种意义上并非为了寻找人才,真正目的还是给百姓一个晋升的通道。包括农民、商人、军人,哪怕是奴隶,只要考试到了一定成绩,都可以为官,从而彻底改变生活。
石凡认为,要想控制人心,第一步是让每个人吃饱穿暖有房子住。第二步,那就是掌控自己的命运,虽然那考试可能千里挑一,机会极其渺茫,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需要的人心存幻想。
科举制是中国独创的选官体系,后来成就了全世界少有的文官群体,如果不是石凡的到来,可能要等待几百年才有。石凡暂时做不了君主,但这种形势他要率先开启,掌控民心从经咒语开始。
用宣传工具聚拢人心,用官位
俸禄吸引人心,用金钱利益引导人心,这是石凡到荆州后要烧的三把火,办报纸、开科举、促商业。
听石凡说完,陈佐是饱读经书的人,里面的道理一点即通,不由感叹道:“世人皆传渤海石家的小郎君多么的厉害,我是远离洛京没瞧见。今日听郎君一番见识,深感受益匪浅。只是…… 我担心郎君考试后择优选官,是不是动了各大家族的奶酪?其中面临的阻力何其大啊?”
石凡冲他竖起大拇指,“颍川多奇才”的说法名不虚传,陈佐果然见识非凡,推科举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者,它无法保障世家大族的子弟顺利做官,更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十三四岁便为官为将,像石凡这种不到二十便位高权重的会越来越少。
但是,正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石凡才决定从荆州做起,它毕竟只是大晋国的一块地方,石凡胆敢任命的除了属官,大概只有各郡县的官吏。
提到吏,石凡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了,这时代的官由朝廷任命,但是吏却是聘请的,除了当官的绝对亲信,其他人出自当地的大家族。石凡动这些“官”可能还好,但是如果敢动“吏”,那才是撼动各大家族的利益。
石凡敢烧三把火,同样明白要掌握火候,青蛙在温水里才会愉快的死去,他心中已经有了步骤与技巧。他第一步要动的是“官”,考试上来的人只是补充,然后会安排一些“吏”的岗位,都不是什么重要位置,有可能是他新设置的。再然后,他会得寸进尺,打击一些大族,拉拢一些大族,给他们其他生财的途径,从而彻底整顿荆州的吏治,最终实现这些官员从民间选拔,为民众做事。
这个过程不知要十年还是八年,石凡只掌握一个原则,不影响荆州的经营,不阻碍他们争取更大的地盘。石
凡大概换了套说辞,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陈佐。
陈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郎君不是改变吏治,这是是改天换地啊!”
石凡记不清第几个人说“改天换地”了,实际上他就是这么想的,别看“九品中正制”保障大族的利益,但它却会将社会层级割裂的越来越厉害,不同等级将被严重固化,随着动乱的开始,这些大族只会流离失所甚至身败名裂。石凡的做法奔着“和谐社会”去了,每个人有的吃,每个人有的忙,谁还闲着没事造反去?
石凡说道:“这条路崎岖不可行,但陈家陪我一起走,却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了,我不会为难你们,第一步可以从开办学堂开始,你们的子弟可以参与这项活动。”
陈佐拱手说道:“谨遵郎君的意思,九品制从我们陈家开始,便从我们陈家结束吧!这也是顾及先人的名声,如此甚好!”
石凡搞定了第二家,问旁边的陶侃:“荀家族长到了吗?”
陶侃看了看在座的陈佐与钟彪,用眼神问石凡,这个合适吗?
石凡道:“无妨,事情谈成,我们便是一条船上的人,大可以直言不讳!”
好吧,陶侃便如实道:“杨朝夕去抓了,顺利的话应该快带来了。”
荀家族长未到,庾家的族长却赶来了,此人名为庾琛,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石凡早听说此人年轻,却没想到他不止年轻,长相俊秀挺拔,是一个可以与刘琨、卫玠媲美的美男子。
钟彪以为石凡不知道,介绍道:“子美虽年轻,却举止稳重、品性极佳,在他只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