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潼关的时候,石凡在此留了支守军。原本他没这个打算,但看到此处北靠黄河、南临秦岭,周围山连着山,峰连着峰,谷深崖绝,他改了主意。
石凡感叹,什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处车辆无法并排,军卒再多不能齐进,真乃天下第一关是也!
文鸯听到后笑了笑,这是你去的地方少了,待你有一日去蜀地,那才知道什么叫前路漫漫。潼关面前好歹有条路,有的地方更加险绝,让人痛不欲生的行军比这困难多了。
石凡与他商量,“文老将军,那么多的险关要地我都没去过,您老别嫌麻烦,带我一个接一个的逛过去,如何?”
文鸯笑道:“老夫就喜欢你这副模样,明明身处险境还能谈笑自若,很有当年孟德公的风采。”
孟德公?魏武帝曹操啊!石凡谦逊道:“魏武帝乃千古英才,文武双全开天辟地,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向后一千年甚至更久,你都再难寻到他这般的人物,我一个不喜读书、不识五谷、不懂阴阳的年轻人,岂敢比他的毫毛?”
石凡有一半是谦虚,另一半是对曹操的景仰。如果不是曹操的横空出世,可能中原早就乱了,连这一百多年的和平都不可得。
文鸯点头,年轻人知道谦逊是好的,不过石凡有些地方很像曹操。比如他们都有那股不要脸的劲头,有的时候完全无视礼法与旧规矩,却也因此推陈出新,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事情。比如在文鸯看来,石凡和曹操一样,未必擅长打胜仗,但行军布阵务求精细,为人处事留几分余地。他们同样擅长打败仗,哪怕输上几回都不会伤筋动骨,不像很多人一战之后倾家荡产,这一点很好。
石凡十分高兴的样子,在当今时代武将第一人的眼里,他居
然能有一两点和曹操相比,这已经让他很知足了。
文鸯问他:“浩然,你在潼关留一支兵,难道是准备回来吗?”
石凡抬头看天,随后摇了摇头,“不!我骗洛京那边呢!”
“你就直说贾后不就完了,洛京还有谁说话作数?”
石凡道:“那可未必,少了我在外面帮衬,你以为她还有多少倚靠?张茂先、裴逸民、郭叔武都是能人,若处盛世都是三公之才,可惜没一个是玩阴谋诡计的,在眼前的事情上,可能没人真正帮得了她。”
文鸯问道:“你是怀疑那几个王爷要犯乱?”
“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如果没了我,兵权随之会丢,他们再无出头之日。你应该熟悉这几位的脾性,那位东海王还算隐忍之辈,河间王无论胜败怎么可能憋得住?至于齐王,我这位乖外甥,他从懂事起便记得老齐王的仇,随时等着雪恨呢!”
石凡至今记得,齐王司马冏找他合谋的事,几番接触下来,石凡了解他的秉性、他的成长,乃至于他将来会做出什么。至于河间王,他是雍、凉、秦三州的前任统帅,其人品与能力几乎与梁王相当。东海王以前见面少,没怎么深入交谈过,但石凡知道此人相比河间王是强出不少,但此人年纪与地位比河间王稍逊,拿主意的不是他。
文鸯想想也是,我们二十万大军实际上是给洛京施加压力,为什么石凡一定要行军缓慢,用意是让对方有思考的机会,以及内讧的机会。如非必须,石凡不愿意与官军发生正面冲突,他想等对手自乱阵脚,他想借谈判为自己谋一片天空,而不是一拍两散老死不相往来。
文鸯问:“将军若不回长安,那定然是南下了?”
石凡不回答,只是笑了笑,虽然父亲离任镇东将军与荆州
刺史,但荆州一带仍是家族经营几十年的根据地,此处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兼之位置重要。一旦在荆州站稳脚跟,向东可取江东,向西可夺巴蜀,待洛京有变可及时北伐,只要自身实力够硬,可以说是争夺天下最理想的位置。
文鸯不能认同,他在寿春等处待过多年,也是连通四方的战略要地,在战役中是重点的环节,但如果作为老巢,必须防备不同方向可能的攻击。
石凡却不在乎,他的策略与旁人不同,只要保证有足够的粮食,便能拥有尽可能多的百姓。百姓多了田地就耕种的多,粮食便产出的多,能选拔及养活的军卒便多,也就有实力对抗各路豪强。这套逻辑与文鸯认知的完全不同,但孰对孰错并无标准答案。
文鸯问:“洛京那边现在怎么样了?”
石凡应道:“大多数人没事,唯有我大伯石统,劝他又不听,非要进朝议事,赶上贾后抓捕,第二次被关进廷尉府大牢。其余的亲戚朋友大多没事,最对不起的是河东卫家,卫公为躲避不惜远遁家乡,还是被贾后记起,抓起来充数。”
金谷园几千人平白消失,其实是去了桃花源,短时间内不会被发现。石崇及铜驼街的族人逃跑是青衣会在协助,他们早已被秘密转移出洛京。至于铜驼街的买卖,石凡用不着捣鬼,那些投资的“股东”们会仗义执言,上上下下一致反抗,石凡暂时失去利益,但所有的店铺都在正常运转。
这样一来,洛京那边可以用来要挟石凡的,其实并不多。文鸯的顾虑是,己方军队有精锐之师,比如石凡带出那一万人,凉州刺史张轨给的千余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