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三刻,鸡鸣不过两遍,太阳尚未升起。随着太极殿门口的钟声敲响,文武百官随着殿中禁军鱼贯而入。
按后世的钟点,大概也就五点多,幸亏石凡有早起登山的习惯,此刻已精神抖擞的跟着人群前行,站立在队伍中间靠后的位置。
大晋国的早朝五天一次,皇帝司马衷打着哈欠登龙椅,一个不小心鼾声大作,弄得内官惊慌不已,连忙上前将他唤醒。杨骏侍立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他是百官之首,平时主持朝会。
吏部尚书王戎先奏一项人事任免申请,太常令、督幽州诸军事张华来报,已安抚慕容、宇文及扶余各部,辽东边境平安无事,请求回京任职。
龙椅上的皇帝不置可否,恐怕连张华是谁都没想起,至于辽东在哪更是不知。杨骏越俎代庖,说道:“太仆令张华抚慰有方、镇边有功,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督幽州、平洲诸军事,封一子关内侯。”
众人侧目,却无人言语。杨骏对张华的封赏不可谓不丰厚,侍中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一般意味着你将走向权力中心,开府仪同三司是说张华的地位与三公相同,可以有自己的属官队伍与仪仗派头,统领的军权从幽州扩增到更远的平洲,而且还能有一个儿子被封关内侯的爵位。
石凡身侧站立的是度支尚书刘琨,他在朝堂上的位置本应更加靠前,为了和石凡靠近才故意在此,啧啧赞叹道:“杨太尉的封赏真是大方,若在先帝之时,灭吴的功臣也未见如此待遇。”
另一侧的洛阳令周玘小声评判道:“滥施封赏,收买人心而已!”
刘琨迟疑的点了下头,心中略有不安。这杨骏是个无才之人,登上高位只知用封赏收买人心,姑且不乱被收买之人是否领情,却
寒了更多臣子的心,如此作为岂可长久?恐怕大晋国免不了一场动乱。
石凡附耳对刘琨说:“太尉之所以封赏,只是不想张华回来而已!”
张华是因为幽州一带动乱才临时上任,按道理任务完成就该回朝。但是看杨骏的意思,他还需要继续坚持下去,为此不惜给予优厚的条件。在杨骏心目中,他不允许有人分享他的权力,汝南王司马亮被赶走,老臣卫瓘虽在洛阳但称病很少上朝,张华因才华出众只能排挤在外,朝堂上暂时不欢迎你们。
刘琨深以为然,与石凡不约而同看向上位,靠前的臣子中没有能够与杨骏抗衡且敢于争辩者。吏部尚书王戎老好人一个,除了贪财并无其他缺点。同样任侍中的“玉人”裴楷洁身自好,不愿过多参与政事。中书令何劭在先帝驾崩时候已经表示屈服,对杨骏的旨意言听计从。
刘琨感叹:“朝堂缺直臣啊!”
石凡笑言:“我等来做,如何?”
刘琨跟着笑,一起摇头,静观其变吧!
又有人站出来奏道:“臣左民尚书王粹,近来雍州、凉州、秦州告急文书频至,河西一带遇旱灾,今秋多半会颗粒无收。老百姓大多家无余粮,恐明春无粟米充饥,奏请至尊提前布置救灾事宜。”
高位上的皇帝挪动了几下,肥胖的身子塌陷在龙椅上,宽阔的椅子被塞得满满当当。他不知何时手里抓到一块肉,正嚼的满口流油。
听到下面的汇报,这一次司马衷听懂了,难得说一次话,反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皇帝一出声,下面噤若寒蝉。他问的好啊,你们没粮食吃,吃肉就好了嘛!皇帝为自己的机智很是得意,一脸淳朴的憨笑,嘴里还啃着大块的肉。
这河西一带的百
姓太傻了,居然不知道吃肉。
文武百官傻眼了,有第一次听皇帝指示的吓一跳,原来他会说话啊?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杨骏咳嗽两声,想着皇帝这话头怎么朝下圆。
“王尚书,你先与尚书仆射王夷甫商定,可调拨各地粮食应急。待拿出具体的办法,我等稍后再与至尊商议!”
左民尚书王粹退回原位,看了眼官居尚书仆射的王衍,这是一位夸夸其谈的大名士。王粹心中凉了半截,和他商议有个啥用,还不如自己拿主意。
接下来又有几个汇报工作,或者请示提问的。就在石凡以为早朝会顺顺利利度过,他中午可以去醉香楼和伙伴们愉快畅饮的时候,太子中庶子王澄出班。
王澄先是看了石凡一眼,然后举起笏板禀告道:“臣王澄请至尊治太子中庶子、武库令石浩然之罪。”
皇帝痴傻,没太听明白,“石浩然是谁?所犯何罪?”
王澄知道是对牛弹琴,他的话主要是说给杨骏听到。只是今天皇帝啃着肉好雅兴,时不时的想接话。
“就在昨日,石浩然公然杀害朝廷二品的高官,官居匈奴五部大都督的刘元海。”
此话一出,满座哗然,因为事情是昨天刚发生的。有些人还不知道,有些人只是道听途说并未落实,如今才知道确有其事,刘渊已经死了?
石凡笑笑不说话,没急着蹦出来。反倒他身边的刘琨气不过,出言质问:“王平子有何证据,怎知刘渊贼人已死,且是石浩然所为?”
王澄答道:“刘元海的尸首正在运回离石城的路上,运送的恰是金谷园的人。至于石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