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已经入了秋, 西南的初秋比别的地方舒服许多,其他地方还有秋老虎,白天夜里都热, 西南这边也就白天还微微有点热,晚上睡觉都得盖上薄毯。
最近许沁玉在忙着做柿饼。
陶齐他们在山里头摘了不少野柿子, 这些野柿子个头不大, 熟透的时候很甜, 去掉蒂后, 稍微撕开一点,一吸溜, 里面的果肉就全吸进嘴巴里,果肉细腻, 汁水甜腻,就是野生的柿子比较小,一口一个。
而柿子没熟透的时候比较涩口。
山上的野果子多,附近的小孩们经常跑去山里摘野果子吃,这些野生柿子生长在山腹的位置,有点深, 一般小孩们去不了那么深的山腹。
已经夏末,山上的野生葡萄没多少, 陶齐他们就没跟着酒坊那边继续采,去山里头打猎, 野柿子也是打猎时候遇见的,那一片长了不少野生柿子树, 就一颗柿子树上的柿子已经成熟, 另外几颗都还没熟, 特意送过来给许沁玉尝尝, 许沁玉尝过之后有点想念甜甜糯糯软叽叽的柿饼,就让陶齐他们去摘些没熟的柿子回来。
柿饼也是干果蜜饯的一种,但这里好像还没有柿饼。
这里的干果蜜饯大部分都是加入蜂蜜和糖浸渍而成,柿饼的做法不太一样,是风干而成。
做法其实也简单,但大部分都做不好,因为即便是风干而成,也需很多注意的地方。
做柿饼要选用已经红了但果肉还是硬着的柿子,削去果皮后不能去蒂,铺在畚箕里放在太阳下面暴晒,晚上跟阴天时就要收回放在通风的位置,因为柿饼风干时候是一点水都不能见着露水都不行,晾晒期间还得注意着时候去挤压下柿饼,可以更好的晒成型,也能让里头的果肉更软成流心柿饼。
等到把果肉晒到微微发白,柿饼就差不多成了。
但还得最后一步,放罐里密封起来等待上霜,这样密封后的柿饼在经过一段时间表面会凝结出厚厚一层白霜,沁出糖霜的柿饼,吃起来会更加香甜和软糯。
这样做出来的柿饼一点都不涩口,因为是果肉本身沁出来的糖霜,吃起来不会觉得腻。
许沁玉做柿饼也没怎么麻烦她,果皮有人帮着削,晾晒按压也有人帮着。
闻到甜味差不多时,她就知道已经晾晒好,再嘱咐着把柿饼放在罐里密封起来,柿饼才会真正的上霜。
许沁玉教徒弟时,也告诉他们,嗅觉在厨艺当中也是很重要的。
就比如晾晒这个柿饼,糖度到什么程度会散发出什么样的甜味,都有教给他们。
平日做菜也是这般。
许沁玉做了不少柿饼,陶齐说是那片地方的柿子树虽然才几颗,但因为没什么人摘果子,每棵树上都结满果子,一颗起码几百个果子,还没熟透的柿子都被他们摘回来,所以许沁玉做了至少几千个柿饼。
柿饼也不需要成本,不需要糖浸着,陶齐他们摘回来,就按照两斤一文钱的价格收的,很是便宜。
这些柿饼,许沁玉晒好装罐后,给了陶齐他们三人一人一罐子,三人连连道谢,抱着罐子回去了。
许沁玉还告诉他们,“现在罐子里的柿饼虽然也能吃,不过最好再等上半个月,柿饼会结上一层糖霜,到时候吃起来表皮是香糯的,里头则是如同蜜汁一样的流心,所以最好再等上半个月。”
她晒得柿饼可跟后世普通的柿饼不同,做柿饼还得看时间,霜降前后是最好的,这样柿饼的糖霜才会上的更好,味道也更好,才能成软糯的流心柿饼。
陶齐三人听了许沁玉的话,点点头,“东家放心,我们肯定会放半个月再吃。”
许沁玉见他们如此郑重的模样,有些哭笑不得。
剩余的柿饼还有几千个,家里人也吃不完。
因为接下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冷,所以这些柿饼保存到明年春天时候是没有问题。
但是几千个,能放到明年春天,自家人吃完几千个柿饼也得吃伤。
东西再好吃,天天吃会吃伤的,以后都不怎么愿意碰这样东西。
所以许沁玉留了三四百个柿饼,剩余的除了给县令家,徐孔目家,还有夏家跟裴家三房和祝老太太那边各自送了几坛子,其余还剩三千多个柿饼,她打算等柿饼上了霜就放在许记门口当小零食卖着,一个柿饼卖个五文钱。
其实五文钱说便宜也不算便宜,说贵也是一点都不贵。
属于就算是穷苦点的人家,也能咬咬牙,拿个五文钱十文钱出来买上一两个给家里的孩子们甜甜嘴。
她做的这柿饼,不说多的,几十文钱一个还是卖得出去,但就是几十文钱卖,也就多赚个一百二两银子,所以不如便宜些,给源宝镇的孩子们尝尝,甜甜嘴。
这里穷苦人家的孩子苦得很,比她在福利院的时候都苦。
五文钱买上一小块饴糖都没她这柿饼大,而且她这柿饼的味道可比饴糖好上太多了。
等到柿饼上了霜,可以吃的时候,已经是霜降后,四哥出去也三个多月了。
许沁玉晚上回去还跟家里人叨叨,“四哥说这趟出去三个多月,现在也差不多快四个月,四哥是不是快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