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肯定了这种作战计划。
崔秀已经是成熟的指挥员了。他从南洋打到北洋,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战机把握,都不用他李易操心了。
记得当年他新姑爷上门,到崔芸家做客的时候,崔芸是妹妹,却很沉稳。崔秀是哥哥,感觉很冲动。
一晃几年过去,崔芸已经是把握开荒团经济收入的重臣,崔秀则成了一个优秀的海军统帅。
有志不在年高,这两个人都
很年轻,其实开荒团的整个团队都很年轻,如同朝气蓬勃的八九点钟太阳。假以时日,真的能“敢叫日月换新天”。
列强纵横大洋200年,征服了全球,底蕴深厚。指望开荒团年轻的海军几年时间跨越这巨大鸿沟,很不现实。还需要卧薪尝胆,或者用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形成局部优势,才可一战。
开荒团的优秀战舰,一部分是俘虏列强的,一部分是承继大明的。如果论作战经验的丰富,李胜天和李胜东的两个师应该战力最强,而且战舰质量也最好。
李易知道崔秀在等,等这两个师从黑龙江回来,兵合一处,到那时再和列强决战。
可是就算这两个师参战,开荒团的胜算是多少呢?李易还是不看好,他觉得还要等待一个时机。
李易用木炭笔在纸上信手涂鸦,忽然发现自己写的竟然是那经典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李易笑了。他把写有这十六个字的纸张折叠起来,装进信封,命令谭菜根安排人,立刻送给崔秀。
—————————————————————
六月初八。
“呜——”,一声汽笛长鸣,声传四方,庞大的实践号驶入了营口港。
港口百姓万众瞩目,都被这没有风帆的怪物震慑住了。
实践号当日穿过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后,就直航天津港。毕竟李胜石留有和李胜兵作伴的遗愿,所以严勇和刘铁山商量着,要先把李胜石送到京郊的烈士陵园。
渤海现在恐怕是世界上最热闹的海域。
开荒团的战舰和运输船只,民间的运输船,还有大明的运输船,往返在天津和营口之间的,大大小小有两千来艘船只。真正是千帆竞渡,繁忙异常。
这些船只忽然发现来了一艘巨大怪物,“突突”冒着黑烟,没有风帆,就那么莫
名其妙的前进,许多船只都减速观看。
有些在上海见过蒸汽船的,就给大家解说这船的种种奇处。听的人大开眼界:这世上居然有能自己行走的船,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渤海里负责巡查的走舸,靠上实践号。知道了实践号的行程后,飞一样离开,向营口和天津汇报情况。
营口坐镇的军方大佬是凌云。接到走舸传信后,立刻给李易写信,请李易坐镇营口,他自己要亲去天津,送李胜石最后一程。
李胜石的身份不仅是李易师弟,而且是开荒团建军以来阵亡的最高将领。李胜石的葬礼,军方必须有高层出面。
现在大战方酣,诸事杂陈,李易不适合出面。
更何况以李易身份,如果出面,就必须要对李胜石有个交待,对天下百姓有个交待,表明自己的态度。万一调门起高了,将来不能兑现,就完全没有了回旋余地。
凌云作为开荒团排名最靠前的大佬,论起来还是李易未来的岳父,也是李胜石的长辈,出面比较合适。
因为这一次要出动部队护送李胜石灵柩到京郊,凌云自然向大明通报了情况。这一下可给大明增添了无穷烦恼。
京郊的烈士陵园是在大明的京郊,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辽东。当时李易还没有自己的固定地盘,也只好选择这里作为李胜兵的墓地。
这几年,李易的十多个师弟都陆续葬在这里。这些人有海战阵亡的,有陆战阵亡的,当然,除了李胜兵,别的人多是衣冠冢。
李易不想让死去的师弟流落异乡,可这陵园建在哪就颇费踌躇。他几次动念把陵园迁到上海,可是这些师弟们觉得京郊也不错,正是山西、草原、辽东几处大军能够得到的地方,拜祭方便。
至于那个腐朽的朝廷,他们没放在心上。再敢捋开荒团的虎须,下一次还能是简单的血洗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