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出头的小伙一边掌着灯,一边嘟哝着嘴埋怨:“父亲也没必要这样劳累,好不容易打下了建康城,人家都睡了,父亲还在这里看着这堆臭气熏天的文书,也不嫌累!”
说话的少年并不像士兵的打扮,而是一身青衣,和谢重一样的国字脸高额头,只是要更清秀更白净一些,五官也显得更加的立体,身材也更加修长。他是谢重的长子,叫谢兆业。谢重虽然出生于书香世家,但是到他这代已经是中落了,三十岁都还没有成家,恰巧当地有一个小有才气的老夫子生了一个丑女也是一样,二十岁了没嫁出去。最后也不知道是哪个媒人忽然想到了谢重,穿针引线竟然说成了这门亲事。正是因为女儿生的难看,所以夫子对这个女儿的教育额外重视,谢重娶回家才发现,妻子虽然长得难看,但是才学见识远在自己之上,自己跟着妻子不仅学问长进了不少,见识也增进了很多。
谢重听到儿子在埋怨,教训道:“你个臭小子懂什么,不仅我看,这些以后你也要看!”
谢兆业玩世不恭地调侃道:“有父亲看就可以了,我又何必看。这些公文臭烘烘的,一点都不好看。”
谢重是一个没有幽默细胞的人,一听谢兆业这么说,立刻板着脸说:“胡话,天下的事都记录在这些公文之中,不看你以后怎么做事!不论做什么官,处理公文都是最要紧的事!”
“是是是!父亲说的都对,孩儿记住了!只是父亲说的头头是道,不知道这一晚上读这些公文有什么收获啊?”谢兆业不愿意继续和父亲争执这些,就扯开了话题坏笑着问谢重。
“现任京口主簿刘裕,这个人不简单,你需要注意一下。”
谢兆业不解地问:“父亲,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谢重拿起一份文书,指着里面说:“这个人是北府军的旧将,立了很多战功,文书中记载这次建康之战,他曾经建议趁着我军立足未稳就发起攻击,只是朝廷没有采纳,否则恐怕我军凶多吉少啊!”
谢兆业不屑一顾地回答:“那充其量也就是一介武夫啊,有啥好特别留意的?”
“蠢货,乱世之中行军打仗是立身之本,正因为他是一介武夫不通政事,才需要有人辅助,如果像魏武帝曹操那样文武全才,要你干嘛?”谢重站起来抚摸着谢兆业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父亲老了,这一家子日后是要靠你的。你很聪明,但是玩心太重,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
谢兆业看父亲有些伤感,捋着谢重的胡须说:“父亲还年轻,不必过分担心,孩儿还可以跟着父亲学很久呢!”
谢重没有再理他,抬头看了看窗外说:“夜已深沉,你早些歇息去吧,我还要把这些公文看完,明天一早要用。”
谢兆业告别父亲去休息,谢重又是一晚没睡,一直处理到早晨,草草地喝了碗粥就离开了。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朝局在谢重的打理下渐渐稳定下来,桓玄召众人一起商议,谢重说:“如今我们占据建康,掌握了主动权,但是天下反抗的势力依旧很大,我们还是应该低调些,将军只需要领扬州牧,再委派亲信担任京州刺史就可以了,只要控制住这两个关键位置,其他的都可以赏赐给别人以此来笼络人心。”
桓玄的弟弟桓冲反驳谢重说:“多亏了先生的谋划现在建康城已经安定,府库亏空也追回来了,这时候如果还过份谦逊恐怕会冷了将士们的心啊,更何况皇帝已经杀了,我觉得索性更进一步好一些。”
桓冲的话正是桓玄心里想的,脸上早已按捺不住喜悦的神情,其余的人也群情激奋,谢重看此情形感觉要坏事,赶紧出面劝阻说:“虽然现在皇家的势力很弱小,但却还没有弱小到随意就能废立的地步,而且各州只不过是名义上服从我们,这时候还不能操之过急。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先扶立新君,由大将军总览政事巩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慢慢想办法削弱地方的势力,此消彼长之后再将朝廷中忠于皇帝的人除掉,到那时一切水到渠成就好办了。”
桓玄满脸不情愿的抱怨:“都已经这样了,还要忍耐,诶,真是急死个人啊!”
谢重劝说道:“都已经这样了,再等些日子又何妨嘛!扶立新帝之后,大将军可以效仿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用不了三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桓玄心中忿忿不平,气鼓鼓地说道:“就依先生之言,再封个王。”
“大将军。。。”
谢重还想再劝,却被桓玄打断道:“好啦好啦,只不过是一个封号,先生不必过分小心,就劳烦先生操持一下,择个良辰吉日吧!”说罢桓玄面露不悦,丢下众人拂袖离去。
望着桓玄离去的背影,谢重不禁摇头叹气。
当天夜里谢重正在准备着扶立新君以及册封桓玄所需要的一应文书,谢兆业照常在身边伺候,忽然谢重似乎想到什么,转过脸问道:“业儿,现如今的朝局,你有什么看法吗?”
谢兆业被父亲问的一怔,回道:“父亲怎么忽然问儿子这个问题?如今局面已经稳定,扶立新君之后,只要大将军励精图治,再想办法慢慢削弱各州的势力,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取而代之了。”
谢重神色略带忧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