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全面战争之伐清> 第二百九十二章 北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二章 北方(1 / 2)

孙可望的败亡让全天下都为之震动,北边的清廷和吴三桂也都感到了浓浓的危机感。

尤其是正在与张煌言交战的洪承畴,他心中非常清楚,以那位楚王的性格,在平定南方最后的威胁以后,一定会再次同大清开战,在不久的将来,他要应对的可不仅仅是眼前的张煌言,很有可能是楚军的主力大军。

集结了整个南方半壁江山力量的楚军,那将会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如果说清廷实力尚存,满蒙汉各族齐心协力,各省不再叛乱,洪承畴或许还有把握与楚军交手,但眼下清廷大厦将倾,蒙古人与汉人同满人离心离德,各省深陷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

洪承畴心里清楚,大清已经没救了,他也没救了。

以那位楚王的性格来说,他肯定不会接受自己这位曾经的大明蓟辽总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他一旦落入楚军手中,一刀斩首都算是好的了,最有可能的还是被千刀万剐。

正是因为没有了退路,洪承畴才会决定死心塌地的追随大清,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调集所有能够调动的清军防备南方。

洪承畴尚且如此紧张,吴三桂更是不遑多让,他看着孙可望仓皇逃到缅甸去在南蛮中称霸,并不觉得好笑,楚军逐渐强大,他的地盘还是这一亩三分地,要钱没钱要人口没人口,等楚军打过来了,他多半也要跟着跑路。

吴三桂自然是舍不得离开繁华的汉地的,既然单打独斗无法与苏言抗衡,吴三桂想到了与清廷联合一同对抗苏言这一个办法。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苏言势大,他和清廷各自都无法对抗苏言,那么暂时放下仇恨,携手合作,就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随即,在外人看不到的暗地里,吴三桂开始派遣自己的亲信携带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去清廷控制区,希望能够与洪承畴联手。

……

与此同时,济南城以南数里外的一座早已人去楼空的村庄内,此时已经成为了楚军的大营。

兵部尚书张煌言满脸忧愁地看着被摊开铺在桌面上的军事地图,上面标记了许多处敌我双方的兵力驻扎点,若是从地图来看,数里众多的清军已经将他们半包围了起来,只留下了南撤的道路。

这一切都是洪承畴的手笔,洪承畴虽然人品败坏,但不得不承认,能够受到崇祯皇帝重任担任蓟辽督师,后面又被顺治皇帝看重,洪承畴自身的能力的确有可以称道的地方。

为了对付张煌言,他将大部分兵马都调了过来,导致河南和北直隶空虚,前者除了几座重要的府城外,大部分城池都落入了反清义军的手中,后者因为地处京畿重地,虽然兵力空虚但明面上还是风平浪静。

洪承畴的全力阻止让张煌言的兵锋硬生生被堵在了这里,他只能远远看着济南府那高大的若隐若现的城头而无法再前进半分。

“尚书大人,监国殿下的人来了。”

就在这时,张煌言的亲信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对着张煌言说道,后者一听是南京来的,连忙让他将人请进来。

穿着官服的使者走进来以后,先是对张煌言行礼作揖,恭敬地说道:“尚书大人,下官奉监国之命,特来向您传达新诏令。”

“请说。”张煌言强打起精神,说道。

那使者轻咳一声,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卷轴,清了清嗓子,将里面的内容宣读了一遍,其大意是让张煌言暂时撤军,无需继续与洪承畴对峙,等候战机。

宣读后,使者对张煌言说道:“尚书大人,殿下此诏并非是怪罪于您,只是大军对峙数月,将士身心疲惫,应当修整一段时间再行进攻。”

张煌言叹了口气,他反问道:“监国没有让我返回南京吗?”

“大人何故如此发问?”使者疑惑道。

张煌言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他还以为自己在这边数个月没有进展,苏言会解了他的兵权让他回南京履行兵部尚书的职权,却没想到,苏言居然没有这个想法。

见张煌言没有回答,使者继续说道:“尚书大人,下官临行前,殿下曾召见过下官,晓谕下官道:孙逆已定,南方已平,北国仍沦于腥膻之下,北伐已是势不可挡,不出二月,大明将士就会数路并进,收复失地,还于旧都。”

“好!”张煌言被苏言的这番话说动了,他始终心念于北国失地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如何不会因为苏言的这番话而感到激动和感动?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激动压下,对着那使者说道:“请稍等,本官亲笔书信一封,劳烦你转交给监国殿下。”

说罢,也不等那使者的反应,他就回身走到桌案后,提笔沾墨,随便拿来一张纸就在上面挥毫泼墨起来。

没过多久,张煌言才将毛笔放下,他吹了吹纸上面的墨迹,小心翼翼地将其收起来交给使者,再三叮嘱他要收好,随后按照苏言的命令,传令全军各部,暂时南撤。

对面,眼见楚军主动南撤,洪承畴虽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他并没有采纳麾下部将叫嚣着追击的话语,而是严令各部按兵不动,想要看看楚军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楚军居然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