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哪儿?这么大雨浇到没有?咱不是说不让他急着赶路吗?”
朱元璋一连串的发问,殿中的人都有些惊诧。
这些外地的藩王只是听说吴王朱允熥受宠,但是没想到受宠到这个地步。老皇爷一辈子英雄好汉,对儿子从来都没个好脸,何时听他如此关切过别人?
而且关切的,还是这位皇嫡孙,有着大明最为尊贵王号的藩王。
此刻的朱元璋哪里还像个皇帝,分明是个关心自己孙子的寻常老者。
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朱元璋站起身,就要往殿外走。
忽然,老爷子脚步顿住。
一个穿着斗篷的年轻身影,在殿外露出身形。
“大孙!”朱元璋呼唤一声。
斗篷褪去,雨水打湿了来人的发梢。长途跋涉,他脸上带着日月的风霜和疲惫,身上的衣衫也有些脏乱不整,靴子上更满是泥泞的泥土。
“皇爷爷!”朱允熥双膝跪下,叩首,“孙儿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朱元璋快步上前,把朱允熥拉起来,看着他的脸笑道,“黑了,也壮实了!”说着,在孙子的胳膊上捏捏,“回来就好,咱一家人就差你一个了!”
朱允熥的目光在殿中一扫而过,大明朝堂的文武官员见惯了皇帝对他的宠爱,已经习以为常。可是那些外的藩王,还有皇孙们,则是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置信。
“累不累,饿不饿!”朱元璋拉着朱允熥往殿里走,关切的问道。
“孙儿现在能吃下一头牛!”朱允熥笑道。
“来人,给吴王上碗筷!”朱元璋对着伺候的宫人横眉立眼,“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可是这时候,还不是朱允熥坐下吃饭的时候。
“皇爷爷,孙儿还没见过诸位皇叔呢!”
“好,有些你看着眼生,咱带你见见!”朱元璋笑起来,“这要是在寻常人家,叔侄不认识,那得多让人笑话!”
说着,他们祖孙走到紧挨着御阶的第一桌,上面几个中年人赶紧站起来。
“这是你二叔,三叔!”
朱允熥赶紧道,“侄儿见过二叔,三叔!”
这两人和朱允熥的父亲朱标乃是一母同胞,面容有几分相像。而且这兄弟三人的感情极好。
朱标去世之前,最后一个袒护人的就是二弟秦王朱樉。后者就藩西安,虽然也是边塞重镇的藩王,也是兵法谋略无一不优的人才。但是此人私下德行有亏,残暴且荒淫。
朱元璋最讨厌子孙荒淫奢侈无度,偏偏朱樉占全了,多亏朱标多次从中斡旋,屡次帮他说好话。
而且据朱允熥一直对这个二叔很有兴趣,因为他的王妃是蒙元贵胄王保保的妹妹,小名观音奴。
而另一位晋王朱棡,和朱标一个老师,从小一起读书,感情最是亲厚。然而他这人有残暴的毛病,动辄杀人不说,还要把人车裂而死。
朱元璋大怒之下,曾想剥去他的王位,还是太子朱标从中说和,让他转危为安。
朱棡也确实对得起太子的厚爱,原本时空里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朱棡知道燕王心怀不轨,不断的搜罗他不法的证据,连连向武皇帝上书。
这俩人虽然私德有亏,但对朱标的子嗣却是爱屋及乌。可惜他们也都不是长寿之人,在洪武末年相继病故。
“长这么大了,上次见你时,你还躲在你父亲后面!”朱樉笑道,“和你父亲,还真像!”
“要弟说,还是像嫂子多点!”晋王朱棡笑道,“你看那眼睛,和常家人一样。”
“滚一边去!”老爷子不爱听了,怒道,“咱家的嫡孙,咋能长像他常家?”说着,又骂道,“常遇春那厮一黑面鬼,咱大孙多俊!”
被老爷子训斥一番,朱棡不敢还嘴。但是看着朱允熥的眼神之中,多有亲近。
“不会说话就闭嘴!”老爷子继续骂了一声,继而指着另一个魁梧的中年说道,“大孙,这是你四叔。”
来了,朱允熥心中一振。
眼前这个好似卧虎一般的中年人,就是名垂千古的永乐大帝,现在的燕王朱棣。
“侄儿,拜见四叔!”朱允熥的声音中气十足,满是少年人蓬勃的朝气。
朱允熥在打量朱棣,朱棣何尝不是在观察着他。
这个侄儿他是不陌生的,以前见了他根本都是躲在后面,自己还和太子说过,怎么这孩子这么胆小。但是转眼几年,少年长成出类拔萃,已经露出峥嵘。
但是这种峥嵘,让朱棣心里有些不舒服。他是塞外的边王,诸皇子之中最为骁勇善战的马上战将,一生征战无数。
朱允熥对着二叔三叔都带着亲近,而对自己这里,却是隐隐有些较量的意味。
“臭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朱棣心里暗骂一句,脸上笑道,“早几年见你,话都说不利索,现在倒是如此豪气大方!”说着,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您教孙有方!”
本来听了前半句,老爷子心中怒气生也能够,什么叫话都说不利索。可是听到后半句,马上转怒为喜。
自己的大孙出息了,自然是自己这个做祖父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