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288章 行业缺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8章 行业缺陷(1 / 2)

跟昆汀的经历相似,宁昊在《疯狂石头》上映之前俩礼拜进过一次看守所,据说是因为把他把小区里的保安给打了。

他在那里头信息饥渴,很享受与牢头一起审讯新犯的时光,审得比警察还仔细;后来他和一个贼成了知音,俩人从改装摩托一直聊到贾樟柯的《小武》。出来那天,他说里面没啥坏人。

今天他找孟轻舟,并不仅仅是喝酒,这家伙已经鼓捣出了《无人区》的剧本,只是心里没什么底,想让孟老板投资呢!

他担心什么,当然是过审了!

美国在分级制度建立前,经历了几十年的“海斯法典”时期,日本电影昭和以来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审查时期,德国在分级制度实行的同时,也同时存在审查机制。

有兴趣的不妨去了解一下,美国日本过去的电影审查时期。

不得不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但这些,和“中国式的电影审查”,完完全全是两码事儿。

国内小工坊式的独立电影,多多少少借着90年代的遗风,还能产出一些水准线上的电影,虽然也越来越少。

而审查制度作用影响最大的,是商业片。

独立电影不能上映,去国外刷个奖,找找外部的发行渠道甚至于还可能盈利。即使不能盈利,投资本来也不多,亏了也就亏了。

以贾樟柯的《小武》为例,前期拍摄加后期费用在38万左右。

对于个人来说,这钱不少,尤其是在90年代的中国;但对于电影投资来说,这钱真的不多。

六代导演当年敢硬扛,多少有一部分这个因素。

然而对于商业电影,审查机制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要了命的。

这个关系结构是,审查市场观众;政策积累电影工业。

明白的说,市场是几十年来行政高压下塑造成现在的状态,而我国观众始终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发行是某局决定的;

而电影工业在几十年来缺乏积累懒政式管理的情况下,滞后于这样的水平,也是必然。

一个本来就50分的学生,如果老师又不好好教,家长天天骂,并且学费生活费都不给他,他更大的可能,就是每次考试步步落后,哪怕会的题,也不会主动去做了。

我国电影就是这个学生。

对电影“求精品不求数量”的态度和大制片厂时代非硬性的市场需求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这也使得那一时期的电影审查制度弊端并未完全暴露。

在中国电影被“产业化”之后的这十年里,官方逐渐乐于向国际宣传我国影市的蓬勃和兴盛,但同时又紧握审查制度不放松,“被增长”的总票房数字以及对“世界前列”“世界几大电影市场”的头衔迷恋代替了原先对电影本身“精益求精”的追求。

在此意识的主导下,‘票房至上’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国电影界“浮夸风”兴起的根源,它与官方毫无改观的‘电影审查制度’共同促成了中国电影如今的癌变。

“审查制度”与“经济利益”存在着根本的互斥性,寄希望二者长久共生行业因此良性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

孟轻舟没有看过《无人区》未修改版,只知道那家伙选择的上映时间,简直是刀口舔血般的刺激,如果能稍稍按照上映的那一版拍出来,上映时间再晚那么一丢丢,结局应该不同。

宁昊把《无人区》的剧本交给了孟轻舟,让他给提点意见,当然不是现在了,最主要的,还是希望孟轻舟能投资。

“耗子,投资你就别担心了,差多少都算我的,剧本我回家再拜读,两天内给你回话,成不?”

怎么看都不可能亏钱,孟轻舟有什么好担心的,虽然没有招揽宁昊的打算,但朋友之间帮帮忙,也不是不行!

接下来就是毫无形象的狂饮,两件啤酒不到半小时就完了,

老潘和黄博干了一杯,重重的放下杯子:“你们不知道,现在真是缺人,特别是灯光剧务还有化妆,咱们公司开三部电影,居然还去上影中影借了一批人,孟总,你得想想办法了,丢人啊!”

中国电影产业缺人才,很缺,非常缺。

而且不是某一环节某一类型缺,而是全方位的缺乏人才。

不是有过一些优秀的剧本乃至电影,就是不缺人才了。

一方面,我国电影产量逐年增多,然而没能上映的电影竟然比电影产量增加的还多。电影产量越高,上映的电影反而越来越少。这其中乱七八糟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不过审查肯定是首当其冲要面对的。

另一方面,偶尔灵光一现搞出来的优秀剧本和电影,代表不了整个产业,也拯救不了什么。

中国电影存在优秀的导演编剧乃至各类幕后工作人员。

但这些“特例”,不能代替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就整个行业来说,中国电影产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是落后的,从业人员组成结构也是畸形的。

中戏北影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报考人数年年增加,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方面,大量新人急于把自己送入演艺圈求名求利;而另一方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