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蜀汉我做主> 第435章 白耽兵上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章 白耽兵上阵(1 / 2)

刘封离开荆州已有近一年多时间,当初往陇右去时,刘封留下了跟随自己转战南北的将卒,邓艾、张任、丁奉、冷苞、张泉、甘瑰等将,俱在荆州治下。

这一回,听到刘封回转,各部将领也是群情振奋,驻守在襄阳的邓艾、陈到更是亲迎至谷城。

“大将军,末将邓.....艾(陈到),躬候大将军驾到。”

刘封打马上前,说道:“士载、叔至,烦劳汝等亲迎,襄阳一带的形势可还安稳,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邓艾摸了摸颌下稀松的胡须,面有愧色道:“禀大将军,这一年来,魏军退守新城、宛城,襄阳无有大的战事,兄弟们闲得发慌。”

刘封哈哈一笑,道:“没有仗打还不好,有空闲的功夫,就安置流民、屯田垦荒、锻造兵甲,操练人马,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行出征。”

陈到年近六旬,资历较老,这时听出刘封话中之意,忙追问道:“大将军,可是有仗打了,不知在哪里,可否调我部白耽兵前往?”

陈到和赵云一样,属于蜀汉阵营里面安份守己不争功、但又时运不济的一类将领,他们最好的时代是在刘备到荆州投奔刘表的八年间,可惜的是,刘备当时实力弱小,只能屈居新野埋头发展。

等到赤壁大战后,刘备实力壮大,两人却又因劝谏刘备勿与东吴反目而被闲置,再等到刘备驾崩,他们已经过了盛年,一个武将鼎盛期就这么荒废了。

赵云好歹还捞到了长坂坡和汉中两场大战,陈到在历史上只有驻守永安这一段记载,连个像样的仗都没轮到。

“好,叔至,你部这一次就随我南下,邢原若是在军中的话,可令其为先锋,率本部人马前往武陵。”

刘封点了点头,对陈到爽快的说道。

陈到一怔,随后就大为欣喜起来:“末将陈到遵大将军令,来人,备马,回转军营,赶紧通知邢原,让他速来见吾。”

说罢,陈到也不等邓艾,就带着部卒策马而去。

邓艾羡慕的目送陈到离去,转身凑到刘封跟前,道:“大将军,我部在襄阳驻留的时间也不短了,是否也能跟随........南下,末将听说,关君侯与吴将韩综在且兰撕杀得紧,那地方我曾经去过,地形道路都熟悉.......。”

经过长时间的锻炼,邓艾口吃的毛病已经好转了许多,若是和陌生人说话,可能还会有障碍,和刘封等熟悉的人说话时,他已经基本能流利的表达了。

“士载,你若是走了,襄阳交给谁来镇守?”刘封叹了口气,道。

“襄阳......,魏军不是撤回去了,难不成陈矫敢来偷袭我大汉?”邓艾露出不信的神情,问道。

刘封道:“兵者,诡道也。魏国现在退回去,是因为辽东方向公孙渊有反叛的意图,若是司马懿平叛得胜,魏军士气复振,前来谋取荆州的可能性大增,到时候若是士载你不在,襄阳如何能守得住。”

顿了一顿,刘封又郑重的嘱咐道:“襄阳若失,我等苦心经营的南郡这一片沃土,就要沦为白骨于野的荒芜之地。”

“同时,好不容易夺回来的东三郡也必定不保,甚至于汉中也会受到魏军东、西、北三个方向的进攻,此为我大汉生死存亡之要冲,丢失不得,士载,你的肩上,责任重大。”

邓艾没有想到刘封会这么重视自己,神情激动的说道:“大将军,艾见识粗浅,未虑长远,襄阳是荆州之咽喉,若是大将军信任,艾当领军坚守于此,与城同存亡。”

邓艾心中的心结被解开,也就没有了多少的怨气。

相比执着于两军阵前斩将杀敌的陈到、邢道荣等将,邓艾此时已经渐渐显露出名将的气质来,在看待战事变化时,也能从更广的范围来考虑得失。

刘封与邓艾交谈一番后,遂来到襄阳汉军中巡视,并与张泉、吴兰等军中将领亲切交谈,张泉如今已是邓艾军中的一员骁将,领兵驻守在沔水对岸的樊城。

吴兰年纪渐老,如今已不再上阵撕杀,而是负担起了运输粮秣辎重的任务。

再一次看到刘封,吴兰如刀刻般的脸颊上,露出感慨和欣慰的笑容。

“大将军,若是陇右再有战事,我吴兰别的做不了,帮着运粮运军资,肯定没二话说,可惜,这辈子怕是不能为雷兄弟报仇了。”

吴兰、雷铜,曾经同为陇右汉军将领,如今雷铜战死,吴兰却独自活着,心中顿感悲怆。

刘封心中也是恻然。

这些年来,虽然他竭尽全力的帮着蜀汉征战,但不可避免的,总会有将领在作战中阵亡,雷铜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

——

荆南,零陵郡。

由吴国太常潘濬入境策动的叛乱正越演越烈。

汉国裨将军,邵陵太守习珍手中兵力不足,无奈之下只能领本部汉夷郡兵数百人守城,在邵陵城外,吴国太常潘濬鼓动起叛乱人马近万人,围城试图逼迫习珍投降。

潘濬与习珍本是旧识,两人曾同为刘备部下,潘濬的地位还高过习珍不少,这一回潘濬到零陵来,也是抱着说服习珍投吴的心思。

习家是荆州大姓,襄阳一带的名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