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的荷兰,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自从崛起后,一直是西班牙的主要竞争对手。
两国无论在欧洲,还是美洲都存在着利益纠纷,在东方也一样。
虽然西班牙要早到一步,可和大明之间的贸易,始终却处在下风,尤其是东番岛被荷兰人占据后,凭借着地理优势,让西班牙很是被动。
广东的商人大多都和葡萄牙直接贸易,相比起吕宋岛的马尼拉,福建和江浙的商人也更愿意前往近在迟尺的东番岛,与荷兰人交易,所以让西班牙很是尴尬。
奈何在争夺东番岛的时,西班牙败给了荷兰,而这次提出结合三国力量,前往南京逼迫大明妥协的建议,其实就是西班牙总督提出来的,想要趁机扭转贸易上的劣势。
毕竟葡萄牙人在澳门近水楼台,东番岛也卡在东南海域的航道命脉上,反观西班牙,却只能坐等的汉人驾船主动前往马尼拉交易。
谁优谁劣,一目了然,若是荷兰人在从中作梗,在台湾海峡刁难大明的海商,长此以往,可以说西班牙的处境是十分被动不利的。
所以这才趁着大明要收回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以及大明的瓷器丝绸暴涨之际,拉拢两国将水搅浑。
当然,若是真的能让大明妥协,彻底通商,那是再好不过了。
但其实三国都明白,想要凭借着区区两三百艘战船,几万士兵,就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屈服的可能性非常小,更多的还是彻底禁止商人出海。
作为来的最早,对大明最了解的葡萄牙人,对这一点看得也最透彻,所以才不惜出卖两国,讨好大明,也不愿跟随两国一起作死,就是担心最后会彻底激怒这个帝国,导致以后大家都没得赚。
荷兰人虽然也明白这点,但由于刚打败西班牙不久,被欧洲各国奉承为最强大的海上帝国,而自身的实力也在这时期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三国中最傲慢的,再加上又来的最晚,对大明的了解也最弱,所以野心是最大的,至今仍幻想着入侵大明,这也是为何同意以西班牙联合的原因所在。
毕竟相比起平等贸易,直接开抢才是欧洲人的首选,打不赢,抢不了,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公平贸易。
而自从荷兰人来到大明后,也确实一直未消停。
对于西班牙来说,这次三国联合,最好的结果就是逼迫大明通商,如今大明竟然主动开放沿海港口,不但允许西班牙的战船商船入港直接贸易,还将荷兰排斥在外,自然不会再做去攻打大明都城的这种蠢事,同样也打算将荷兰卖个干干净净。
荷兰虽然答应联合西班牙,葡萄牙一起进攻大明,允许西班牙的舰队进驻东番岛,却也防备着西班牙趁机偷袭,所以两国的舰队并没有停泊在一个港口,荷兰只是将东番岛南部的双溪口空了出来,暂时借给西班牙人的舰队临时进驻。
显然两国确实貌合神离,都十分的不放心对方,荷兰担心西班牙贼心不死,借机偷袭东番岛上。
而西班牙同样也担心荷兰将他们的远东舰队在港口内一锅端了。
西班牙远东舰队收到梅森的命令后,立即就以吕宋岛上土着发生内乱为由,急匆匆的驶出了双溪口返回马尼拉。
这让荷兰人是气得破口大骂,指责西班牙关键时刻掉链子,虽然不爽,但吕宋岛上的土着确实时不时就会造反,加上这次的计划又是西班牙提出来的,所以倒也没怀疑西班牙另有阴谋。
只到一个月后,荷兰人才探听到郑家的使者竟然去过马尼拉,并且第二天西班牙总督就派往使者前往南京,立即就明白了过来,加上朱慈烺的诏书也传到了福建,哪里还不知道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坑了。
一时间荷兰人也着急了起来,虽然荷兰的总督府设在了雅加达,但时间紧迫,东番岛上的荷兰舰队司令官,也不得不选择先斩后奏,火急火燎的派遣使者前往南京请求建交,一边传信给雅加达的总督。
西班牙使者抵达南京时,已经到了五月份,张嫣虽然没有亲自召见,却也派出了礼部尚书负责接待,给出了和葡萄牙同样的待遇。
对于大明开出的那些建交条款,西班牙自然是全部同意,并保证会遵守。
西班牙的使者同样也大肆编排荷兰人,面对大明的质问,将这次集结舰队于东番岛的事儿,全部推到了荷兰人头上。
而荷兰人的使者却足足晚了半个多月,使船刚到长江口自报家门,就被南京水师直接开炮轰走了,并警告大明不欢迎荷兰。
见大明如此态度,荷兰的使者也是气的七窍生烟,却又毫无办法。
其实这时候,如果大明选择谈判,以贸易为要挟,是有很大几率迫使荷兰人主动退出东番岛的。
但对于荷兰人,别说朱慈烺了,就连张嫣和一众文武官员都十分厌恶,觉得要狠狠的教训一番,所以竟无一人上奏不战而屈人之兵。
荷兰使者憋着一肚子火回到东番岛后,又得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经和大明建立了外交关系,一时间也是怒不可止。
可没过多久就发现了对岸的大明水师,正在积极备战,哪里还不明白大明的意图,更是气得半死。
但冷静下来后,也只得再次派出使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