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第144章 贵妃不在,欺负太后
江南地区无疑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商业发达,万贯家产者比比皆是。
而这些财富和繁华的商业最大的保障,并非是皇帝和大明律。
而是江南出身的文官集团和他们那遍布天下的门生,这股力量极其庞大,一直占据着朝堂主流,也一直都无形的套在大明历代君王的头上,让其受到种种约束。
它们就像是一堵纸墙,皇帝可以随意捅破,可破了立马就会被修复,始终将皇帝死死的困在其中。
在战术上,皇帝掌握着文官们的生死,可在战略上,文官们却又牢牢的掌控着皇帝。
正德,嘉靖,万历,天启皆是如此,明明都知道大明的问题出在哪里,却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正德,天启不服输,都是想用宦官来破局,结果最后都死的不明不白。
嘉靖和万历就要怕死一些,都是躲在宫里,只敢用文官来制衡文官,搞权谋,不敢彻底放权给太监。
虽然善终,但却活得憋屈,一事无成。
其实情况最好的,也最容易破局的,还要属崇祯,正所谓不乱不治,大乱大治。
而朱慈烺正是趁乱,利用红娘子等一众反贼,越过文官一举收服各路总兵。
直接掌控了大明历代君王做梦都想得到的兵权,不再受任何力量约束。
所以这大半年来,江南的官商大户们,其实一直都处在没有安全感的紧张之中。
因为以前给他们安全感的文官们,已经被皇帝彻底被边缘化,别说左右朝局,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
张嫣的到来,也只是让大家暂时稍安,皇帝真正的态度心思,却始终让大家猜不透。
但可以肯定,以当今天子的雄才大略和手段,不可能不知道大明的弊病在哪里,绝对会大刀阔斧的改革。
否则就不会让贵妃来南京大肆招兵练兵,显然是为后续的改革再做准备。
这才被棉布事件一刺激,心中的不安惶恐彻底爆发,开始胡思乱想,人人自危。
因为陛下这根本不是想改革从他们锅里抢食,而是要将锅都端走自己煮食。
………
这般惶恐之下,短短半月时间,江南各地所有州县,到处都在议论棉布的事儿。
当然没人敢将矛头直接指向皇帝,而是将矛头指向了那些勋贵。
将那些勋贵扣上了一顶奸臣的帽子,指责他们为了私利,蛊惑陛下行商,不务正业,以民争利,以至于江南百姓民不聊生,然后便是纷纷联名,像南京上万言书。
一时间,整个江南都是一片群情激奋,好像皇帝要行什么暴政似的。
而十几万纺纱织布染色的工人们,也拖家带口的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南京城外,整日啥事儿不干,就是磕头哭求。
皇宫门口,更是跪了无数的士子,这些士子大多都来自江南各州县,来替民请愿。
这种阵势,张嫣哪里见过?顿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吓得六神无主。
更多的是想不通。
怎么好端端的,整个江南就突然都炸了,若说真是因那些勋贵卖几匹棉布引发的,她是万万不信的。
此刻奉天殿内。
一名名文官跪在地上,捧着血书,声泪俱下的向着张嫣讲述着各地的民意是如何的汹涌,再不想出应对措施,整个江南恐怕都得大乱。
“众爱卿,此事哀家已上报陛下,相信很快陛下就会有回复,众爱卿一定要安抚好各地的士绅百姓,千万不能出乱子,城外的那些百姓也要妥善安置,绝不能饿着冻着。”
显然这阵子来被折磨的不轻。
众人见张嫣都这么说了,也知道再逼她,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他们也只是想借张嫣表明一下态度,试探一下皇帝,现在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不然再逼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
毕竟算算时日,那红娘子应该也快回来了。
江南的士绅商人们,之所以敢一下搞这么大的动静,就是看准了张嫣宽厚仁慈,不会动武。
而红娘子又不在,否则就算要搞,也不敢搞这么大的动静出来,更不敢搞得这般激进。
因为年初红娘子就离开了南京前往湖广,亲自去整编左良玉的那百万乌合之众。
一番整编,最后只留下三万人让左梦庚继续统领,其他人也按照大同宣府的军户模式,设立卫所让其屯田。
为此,红娘子足足带去了五千老卒,来担任各卫所的武官。
红娘子也听说过湖广熟天下足,知道江汉平原是大明的主要粮产区。
所以整编完后并没有走,而是开始巡视湖广各地,一直待到秋收完毕,才打算返回南京。
而有红娘子亲自坐镇,土匪山贼纷纷被收编,重新编户屯田,各地的官吏也都不敢乱收税,使得今年的湖广,难得的大获丰收。
就在红娘子忙着向河南运送大米军粮,准备向朱慈烺上奏今年冬季讨伐闯王时,谁曾想,却传来了江南炸锅的消息,张嫣召她立刻回去。
这将红娘子简直快气疯了,是又惊又怒。
“左梦庚,你带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