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路了,几个徒步的也紧跟在后。
几人刚出村子,突然后面传来“突突突”的声音。这声音,非拖拉机莫属了。
几个人惊喜不已,一边朝路边靠一边回头。
“国栋,是你小子啊!拖拉机修好啦!”同行的一个青年朝着拖拉机手喊了起来。
“上面来人了,昨天就修好啦!到公社去吗?上后面去,捎你们一段。”
拖拉机手看着也就20多岁,有着一副大嗓门。就是不知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练成的。毕竟他手上的铁家伙的噪音不是一般的大。
几个本来打算徒步的人,呼啦一下全爬到车斗里去了,原来坐在牛车上面的人也跟着过来了一大半,瞬间拖拉机斗里就塞满了人。
虽然一路都有噪音伴随,不过好处也是实打实的,时间一下子节省了一大半。
姜棉和唐建设三个人下了车,问了路,先去了邮电局把信寄了,然后直奔供销社。
还没到供销社,先看到了食品站,不大的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在那排着队了。不用说,都是在等着买肉的。
幸好遇到了拖拉机,否则等他们到了这,猪毛都没一根了。
姜棉拉住了唐建设,问道:“你们打不打算买肉啊?买的话,现在去排队应该还可以买到。”
“买一点吧。”唐建设手里有钱也有票,而且出来一趟不容易,能买到肉的话,当然要买点回去。
为了不耽误时间,三人决定兵分两路,王长军留下来排队买肉,唐建设和姜棉则先去供销社。
给王长军留下钱和票,姜棉想到了五奶奶,特别交代王成军,如果有猪肝,就买一些。
王长军去排队买肉了,剩下的两个人继续去供销社。
手里拿着票和钱,心里装着采购单子,像脸盆,热水壶,肥皂……,大件小件,零零碎碎的,买了一堆。
姜棉下手买的都是一些年代特征比较明显的东西。不过像牙膏香皂之类的小件,她之前就买过了,就没再买,其他没有的,也只是买个单件,这基本就是当摆设用的。日常使用的东西,跟空间里的物品相重叠的,就悄悄用了再放回去收好。
现在她不但能自己拥有一个单独的房间,连吃饭也是单独的,这就大大方便了她从空间里面偷渡东西出来。
想到以后的小日子,姜棉心里莫名升起一种踏实感。
两个人从供销社出来,手里的东西都不少。特别是唐建设,他俩缺的东西比姜棉多多了。
他俩的住处,房间就只有各自的一张床。厨房更简陋,没有正经的房子,是以前的住户在靠墙的地方用稻草和黄泥糊了一个棚子,勉强能挡住雨,在里面打了个土灶,就这样将就着当厨房用。他俩接手的时候,里面是空空如也。而且他们做饭还得先挑水,不像姜棉那开门就有水井。
他俩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用的水都是借隔壁的老知青的水桶挑的。
姜棉出来的时候,王成军已经等在门口了,见到姜棉,面露喜色。提着到手的肉一看,还真的买到猪肝了。
三个人提着一堆东西走在路上,很是引人注目。
姜棉想起刚才来的时候好像听人说过,集市就在附近。便想去看看,看有没有箩筐之类的,买上一两个,一来可以装着东西回去,二来平时也可以留着装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一旦在一个地方住下去,东西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姜棉把自己的想法跟其他两个人说了。两个人立马同意。但谁去买筐,谁留下来看守东西,三人的意见又不一致。
“还是我去吧,你们两个男同志,去了肯定不好跟人家讨价还价。讨价还价我很在行的,而且以前我也是跟外公外婆在农村生活过的,筐怎么挑,我也清楚。”
唐建设和王长军最后还是被姜棉说服了。
姜棉问了路,很快就找到了集市的所在地。随意走了走,看到的大多是农产品或是农副产品,她也没多大逛的心思,找到了卖竹制品的小摊位,买了四个筐,以及四个能和筐口相配合盖住的竹匾,顺便还买了两根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