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蜂场,给六只在笼子里哼哼唧唧的猪崽喂了一些饲料后,王明远见时间还早,回房间取了工具装在背包里,进山找蜂。
这一次,他依然沿着溪流前进,一路上注意水边浅滩和花草上有没有蜜蜂出没。
采水蜂返回路径最容易锁定蜂巢位置。
至于通过花草上飞舞的蜜蜂来进行判断,需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偶尔看到那么一两只采到足够花粉或是花蜜返回的蜜蜂飞行路径,而且群蜂乱舞,很容易跟丢,并不可取。
通常,掏蜜蜂的人会配制一些蜜水喷洒在有蜜蜂采集的花草上,等待蜜蜂来吸食,然后观察蜜蜂回巢路径进行判断定位。
蜜蜂是种很奇特的社会性昆虫,有一只发现蜜水丰富,会变得非常兴奋,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族群中大量采集蜂,进行采集。
若是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蜂群发现这一出蜜源,往往为了争夺,蜂群之间甚至会大打出手,往往战况惨烈,尤其是在外界蜜粉缺乏的时候。
大量的蜜水能让它们很快吸食到足够的量,加快返巢的速度,当往来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直接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蜜蜂的飞行路径。
道理其实跟观察采水蜂归巢的情况差不多。
只是,二者比较起来,采水蜂距离蜂巢的距离通常较近,而采蜜水的就不一定了。得通过飞行的高矮和起飞时盘旋的情况来进行蜂巢的距离估计和范围判断。
这方法在深山老林里,植被特别繁茂的地方就得选择比较敞亮的位置或是直接爬到树上去观察,否则行动敏捷的蜜蜂,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很难把握飞行轨迹。
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
王明远作为个中老手,则是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为了避免造成蜜蜂之间的相互杀戮,他几乎不用以蜜水引诱蜜蜂的找蜂方法。
事实上,他能很轻松地通过观察地形、阳光、风向和花蜜粉源的情况,就能初步判定出周围什么地方可能有蜂巢存在。
他甚至还能敏锐地从蜜蜂飞行发出的翅膀震动声的不同和观察蜜蜂飞行时在阳光、阴暗处的光影变化进行把控。
在这方面,他极有天赋。
花了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王明远就在进入山里不到三里地的一段路程上,找到了三群蜜蜂。
一群在土洞里,一群在石洞,还有一群直接就在一棵大树粗大的树丫弯拐里,一大团蜜蜂将蜂脾护得严严实实,直接就暴露在外面,是为所谓的明巢,也不知道上一个冬天它们是怎么挨过来的。
为加快进度,这一次,他戴上防止蜂蜇的防蜂帽和乳胶手套,将裤腿和袖口扎紧,戴上手套,直接上手轻轻扫开蜜蜂,进行选择性地蜂蜜割取。
这方法有些直接粗暴。
一时间,被惊扰的蜂群漫天飞舞,嗡嗡声在山谷中回荡,声势骇人。
狂乱的景象能让密集恐惧症和胆小的人望而生畏。
哪怕王明远自己自认对蜜蜂蜂毒抗性极好,也不得不防着,被蜜蜂蛰上八口十口无所谓,可是被蛰上几十下上百下,那就不得了了。
那可是毒啊!
尤其是眼睛、血脉、神经等敏感部位被蜜蜂蛰到,更要小心。
(有兴趣跟蜜蜂打交道的朋友,摆弄小蜜蜂虽然称之为玩,但也需小心防护,尤其是新手和对蜂毒过敏的。)
傍晚回到张家坳小木屋,王明远将蜂蜜在厨房清理切割好,装了四瓶巢蜜,八斤左右还有剩余。
这三群峰所割到的蜜并不算多,他打算明天换一条山谷再找一些。
这些年,森林保护得极好,本就是靠近边境的深山老林,以前人为破坏的痕迹早已经被掩盖,并且林木变得越发稠密,就连野猪之类原本已经难得见到的动物,都敢很嚣张地走出老林破坏庄稼了,里面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被野猪追击过的王明远,可不想体验它獠牙的锋利,至少在没做好充足准备之前,不会像之前那样过分深入的。
三群蜜蜂收获八斤,并不是说这三群蜜蜂的蜜不够多,而是王明远舍不得下狠手。
不管怎么说,总得给小蜜留下足够的口粮才行。
养蜜蜂第一大忌:忌贪。
为了蜂蜜,捣毁整个蜂巢,实在是得不偿失。
也正是在这次采蜜过程中,王明远注意到那群在石洞中的蜂群,巢脾上已经出了雄蜂,这让他立马意识到,即将开始进入分蜂期了。
必须得将做蜂箱的事情尽快提上日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坐等蜂来。
当然,他可没忘记在找蜂的时候用手机拍下周围环境和采割蜂蜜的记录视频,短时间内,猫爪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还得靠它们。
第二天早上八点左右,买猪崽的李老板在王明远蹲在房前的小河边掏挖出用来作饮用水的小水塘刷牙的时候就已经赶到。
他穿着的,还是上一次那种厚实的迷彩服,还是那么质朴,一点架子都没有。
“小兄弟,动作挺快啊!”
李老板打量着周围:“这才几天不见,你这路修通了,房子弄好了,就连电线也拉上了。”
前些天来这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