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简单说一下即可,因为时间也不多了。”
得到同意后,凌旭简单地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发物,可以说并非是中医传承下来的字,而是从中医的理解中‘创’出来的,中医相关的有叫:辛散、生发。”
“前面‘辛’,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含味辛的药或者食物。辛,虽能行气,也能耗气,产妇的‘气’本来就少了,所以不建议多服用。但好多食物都有这个,所以只要不是辛散地太厉害或者太多,还是可以服用的。如果有疾病需要用到这类药物,还是以治疗疾病为主。”
“而食物里,带有‘辛’的,一般是会带有较为刺激、特殊的味道。可以联想一下‘辛香料’。当然,辣也是在这个范畴,所以就辣食就不需要讲了。”
“而后者‘生发’,或者可以叫‘升发’。这个词的意思,即是一切拥有快速生长升高或将要快速生长的食物。例如,竹笋、所有的蛋类,菌菇类、所有动植物的幼年阶段;还有阳性过烈的食物,它的升发之气都很足。”
“这一类‘辛、发’类食物,多数偏于阳性,食用过多,除了会发散身体的‘气’之外,还会有多余的‘阳’在集聚,形成阳毒,造成各种疾病。”
随后凌旭乖巧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我讲完了,请问有没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通过。”
三位考官沉默了一下,反应过来后就立刻通过了。虽然凌旭的回答,说不上完美,但是准确的,也在点子上,又没有什么差错,在这个年纪有这样的想法,是挺不错的了。
“既然没问题,那第一关第三个提问是什么呢?”
考官们面面相觑,第一第二个问题已经超纲了,凌旭都能回答德出来,第三个问题,还继续问超纲的么?
‘要不问点简单的吧?’
‘我觉得可以,就问点简单的吧……’
“咳咳,前面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比较满意、出色,第三个问题,就不考你那么难了……”
“你觉得,作为一个医者,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境或准则去行走世间。”
这问题一出,后面的四人又炸起了锅……
“我丢?有没有搞错啊!你这根本不是问考核的东西!”
“就是嘛!哪有这样子考核的,比考政治、律法还麻烦!”
侯伟丰转过头,很认真地对着身后的人说道:“这是考核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医者最重要的问题,比知识更加重!”
“名医,医者均可有机达到;但明医,不是谁人都能做到。前者,或许有一身本领,但或许也害人不浅;后者,或许本领不高,但受人爱戴,量力而行,不夸不抗,尊重生命,此为上医,大医。”
emmm……这可把凌旭难住了,保持什么样的心境行走世间?
这可是没学过、也没听过的东西啊。难道这关要崩了?
难道是回答‘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里的经典字词???
又或者《刘昉·幼幼新书》的: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还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的: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龚廷贤·万病回春》的: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喻昌·医门法律》里的: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除了自身的,还要回答关于治病用药的:《李中梓·医宗必读》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可是相关的太多了太多了,根本不知道回答哪个,但都是写医德而已……也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这些不是他问的核心所在。
如果师傅在这里,他老人家会怎么回答?他老人家又会不会回答?
跟着师傅那么久,知道师傅是个真性情的人,对待医学,就想对待自己情人一样。平时总是很清闲,什么都不在乎,除了自己的医学受到挑衅时,才会多说几句,定要争个是非,但过程一直都是有理有据,心思缜密,而且从容不迫。
纵然自己有大能力,却一直说自己老了,学不完中医了,但技术却盛过凌旭所遇到的所有人,在凌旭看来,黄義已经是精通了,而他却说只是皮毛,路还很长。
跟着师傅到这小城市,他老人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治病能力高而低看、远离周围的人,相反却很合群,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幼年儿童、左至达官贵人、右至落魄之人,均无一例外,被他治好的人,都让对方不要宣扬,自己暂时想清净清净,暂时不想劳累奔波,患者也很听从,除了疾病重病。
既然对方都这样问,肯定不是让我回答医籍里的,是想听取我自己的想法……
然而我是跟随我师傅的脚步,那就依照师傅对我的影响来回答吧!
随后凌旭站了起来,义正词严地回答道:“我的答案,是我从我师父身上看到的,也是我跟随、追求、正在实行的。”
“心不静,医不精,人不善,何以行医?”
一股自信的气息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在场的数人都在回味着这短短的一句话。
“好……好!徐家果然没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