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考再三,觉得自己必须考虑
人才批量培养的方式,就像是自己批量生产鸟铳那样,快速、有效的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来。这种事情只有一种方法:建立学校。因为自己结合大明的莒州私港、胶州私港,青岛三地,还有吉州私港、下甑岛两处海外港口,虽然总面积不大,但人数却过了五千之众。
各个港口据点需要有足够的人来经营、防御和组织生产,且据点之间全凭海运,对船只和航海人员的数量要求也非常高。再加上自己要搞的隐秘战线和一些根本不应出现在这个时代的科学研究,只建一所是不够的。
现在由于“建章院”在范进的授意下及时的出台了各项规定,“行使院”和“监督院”也身体力行,将青岛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是范进非常欣慰的。他相信在不断的摸索当中,长乐军可以不再依靠范进,完全独立自主的去发展,去探索,去创新,因为只要做好了造血机构,就会启发出这个民族固有的聪明才智,从而源源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巩固和完善,从而良性发展。
“建章院”曾经要求,在“行使院”暂时的民事和军事两个部门内,将人员划分。并且任命不同等级的主管。类似保甲制那样,设伍长、甲长,里正。但是和大明已经渐渐废弛的保甲制度不同,“行使院”任命的主管,要受到“监督院”的派驻机构随时监督,又要依据“建章院”的各项条例做事,所以长乐军的基层是非常稳定和高效的。
范进不用所有人都认识,他只要认识几个主管就可以了。有事安排给主管,主管再找下级主管或普通民众,一级级指挥,如臂使指。他锻炼了下级,下级再用范进的方法教育、锻炼下下级。不过在有空的时候,范进随时会深入最最基本的单位……家庭里面去,深入到最基本的居民身边去了解情况。
范进回来之后,暂时没有去他最常去的匠作坊,一方面是他相信义子范精的工匠协会,另一方面就是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他要将路上思考的学校建立方法,立即着手去做。
前期通过晚间组织大家学习的方式,在长乐军各地都形成了传统,只要是到了晚上,定会点燃长乐军下发的蜡烛,秉灯夜读。范进的第一步,就是在这些百姓当中,搜寻有一定基础之人,担当各个学校的教员。
教材不用担心,除了前期购买和在曰本打劫西洋人的,范进还要根据他的需求,自己“闭关”思考,整理出一套适合速成,而又对长乐军有益的教材。
教员和教材都有了,范进的学校也就可以建立了。他打算先在青岛建立两所学堂,每所都有实实在在的用途:
第一所学堂,叫做“胶东学院”,开设在青岛大港的市政厅附近。这是一所综合性的学堂,最开始主要有三个专业:
其一,是普通文化专业。
范进的学堂除了扫盲外,不会教那些诗篇散文,而是进行扫盲和基础的算学、逻辑、物理、几何、化学等课程的教育,启迪人思维。学制是六个月。这是最基础的学堂,针对于刚收来的义子,还有新进的流民。从这里毕业后,可以从事账房、后勤、文职等诸多工作,也可以视情况,将其培养成为教员。不过这第一批学员,将来都是教员。而且这次带回来不少弗朗机传教士,他们的到来将会加快学校的建立和专业的扩展。
其二,建立军事专业。
培养长乐军的各级军官团体。长乐近卫队此时已经到了一百多人的规模,范进打算将其扩编为营。这里面都是三个战
兵营当中挑选出来的身体强健,头脑灵活,而且是对范进最忠心的一批人。在近卫营当中,就算是实践训练。建立学校后,他们都将是第一批学员。军事专业培养的都是各级军官,或者为现成的军官提升军事素养而存在。他们的教学地点与普通文化专业不同,是在“市政厅”的楼上,因为有些课是范进亲自主讲,还有些是目前在军中逐渐脱颖而出的各级军官来讲,在这里更为便捷。
其三,就是建立航海专业。
主要培养的是海员,并在海员当中找寻人才,适当的培养基础,再在航海的历练中成长为船长、大副、水手长等海军军官。范进目前的船只有限,所有的资源都以军用为先。只不过目前海军正在通过当捕鱼工和搬运工来提升而已。这里的教员可以由现在的海员们担任,那些打包回来的弗朗机人也都是不错的航海家。
其四,是建立谍报专业。
这个专业比较特殊,除了范进和李国栋,没人知道他们在哪里教学,谁是教员。给人的印象除了神秘,还是神秘。范进除了自己授课和编撰教材外,会时不时的将李国栋、池重两人在曰本轮换,回来的人既有了实际经验,又可以用这些经验进行教学。所选的人也是在各个专业各个领域挑选的十足可靠之人,不过到了后期,都以范进的义子为主了。
第二所学堂,较之“胶东学院”的谍报专业更加隐秘了。除了范进自己和那些学员,没人知道。这个学堂没有名字,教员只有范进自己。学堂建在了青岛崂山,比原来“镇南天”所在的土匪窝还要隐秘。这里的第一批学员,就是范进费尽心力收集的义子和义女了。
没错,就是义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