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军队有信仰的好处,他算是知道了,所以跟他离开荆南的荆南兵全都有一个信仰,城隍神。
黄虎所建之军,其凝聚力,在南方外州诸军中可谓是独一档。
他打不过楚国的军队,但在外州之地却是横行,以数千荆南兵为核心,黄虎轻而易举就拉起一支数万“强兵”。
初入闵州,黄虎便席卷大小势力,最后更是和闽国连翻大战,将其触手赶出闵州。
黄虎建立统一闵州的南海国,而闽国却是被局限在半个会稽郡,原本的王号也不得不摘下。
南方三内州,七外州,李隆占据两州半,而妖国已经占据三州半,论地盘面积,妖国可不比楚国小。
当然,从国力上来说,楚国的国力怎么也比妖国强,但那是楚国没有直面妖国威胁,楚国可以安心发展。
然而当楚国和妖国接壤后,时时刻刻都得布设重兵在边境,南海国被妖国攻占,入侵楚国可就不用千里迢迢从交州大荒而行。
扬州尚未一统,越国佛土问题复杂,再有妖国时时刻刻骚扰,楚国一统南方的进度必定被拖延许久。
廷议至此,李隆态度愈发松动,下面的大臣抓住时机劝谏。
“大王,十年定风波,堪平乱世,这是您定下的目标没错。可现在才第一年,古语云,欲速则不达,遑论争夺天下。”
“王上一向以爱民为施政准绳,不如看一看国内运送粮食的百万夫子,君不惧民怨耶?”
“吴地新下,民心未定,豫章丹阳等地未闻大王之名,或您亲巡视安抚。”
“不如借春耕之机劝农,再引导四郡之民祈祷城隍神君保佑丰收,待夏收之粮入库,可尽收吴人之心。”
“宜兴坚城,屯有数万越兵,哪怕有水师相助,一时片刻也攻不下,不如施以疲敌之策。”
文武大臣轮番提出意见,李隆越听心里越是沉重,出征已有半年,真是自己太过于执着征伐之事了。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诸位臣工便是孤的镜子,忠言逆耳,吾当听之。”李隆起身踱步,长长出了一口气后叹声道。
“王上睿智英明,我等为楚国大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听到李隆这么说,一众大臣哪里还不感激涕零。
君王的词句蕴涵圣人之理,将来必能开启一代盛世,有聪明的已经悄悄记下了太祖语录。
“拟诏。第一,命张定安率十五万大军回撤,班师回朝,剩下五万大军由李虎统帅,主力驻守溧阳,配合第一舰队攻伐宜兴,以疲敌之策为主。
第二,抽掉三千武院弟子支援神武军,命令王天武吃下佛兵后,火速南下支援南海国,务必保证南海国不亡。
第三,严明赏罚,论功行赏,不能使有功之臣被埋没。御史台盯紧受伤阵亡将士的抚恤,敢有伸手者,严惩不贷。
第四,第一舰队东下溧水之前,联合第二第三舰队,去徐州沿海‘巡视’一番,让彭城国给护海费,对了,还有抗妖费。”李隆一口气说完后续安排,臣子们也是深感欣慰,圣君啊。
也许是李隆真想开始塑造圣君之名,没等诏令发出,王驾便启程返回金陵,接下来他要巡视四郡。
在返回金陵的过程中,李隆又补发了第五条诏令,升金陵城为金陵府,位同潭州。
江南重地,还是需要一个高级别的行政地区镇着,未来不出意外这里也是楚国的南京。
天变之后,三十六州地域过于庞大,单独一京已经不能承担中央王朝的都城职责。
……
二月十二日,李隆的第二条王旨诏令,送到神武军军使王天武手中。
送达诏令的信使有三位,都是后天境武夫,轻功高强,赶路披星戴月都是家常便饭。
可就是这样,却让三位信使都差点没找到人,因为原本还在丹徒和曲阿一线大战的神武军,此时已经追着佛兵杀到了常州境内。
常州是越国重要的粮仓,时常有重兵屯守,信使们也不得不感慨神武军的勇猛,是真不怕被围杀啊。
不过对于神武军和佛兵这种超凡军队来说,普通的一万两万大军,可能连掠阵的都不敢,更不用说围杀。
吴国坐拥五十万大军,却被五万佛兵死死挡住,没有佛兵,可能越国早没了。
超凡军队之间的交战,不像一般军阵,败了可能就只能溃逃,根本没有再战之力。
神武军和佛兵的第一次交手,是在九江郡的浚遒县,那里当时是阜陵战场的西北方,也是楚军主力的大后方。
三万佛兵偷袭浚遒,立足涂河上游,随时能顺流而下,在吴楚两军交战正酣时突袭楚军。
一旦计策成功,吴军说不定真能反败为胜,楚国兼并越国的重大战略也会化为泡影。
然而提前探知佛兵偷渡吴境的李隆,下令全军选拔武道精锐,组建神武军,这是一支人均实力达到后天境的超凡之军。
神武军临危受命,第一战即奔赴浚遒,迎战三万佛兵。
佛兵每人都习练佛门炼体之法,规避了人道意志的排斥,人均实力估计也不低于不使用武技的后天武夫。
以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