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众人寻找告发的外门管事久不得志,人到中年才引气入体,偏又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此番境遇是苦于没能托生个好肚子,若不然早就已经筑基。
此人听山民告发此事,便深恨巧山不识趣,有了异宝竟然不知道来孝敬自己这个管事。于是添油加醋汇报给外门万物堂管事,言巧山现异宝深潭却被山民藏匿窃卖。巧山属于万重山,这异宝当然也属于万重山。巧山此行分明是窃卖万重山的宝物!
外门万物堂深觉有理,点了一队执法堂弟子和此管事一同前往巧山。若是仅有这一颗河珠也就罢了,若是还能再出河珠,自然要重申寒潭的归属,在巧山的赋税中加入足量的河珠。
一众人千里迢迢赶赴巧山怎么能无功而返呢?一轮轮鞭子抽下去,没有的也能变成有的。先后几十个山民跳入深潭寻贝,无一不殒命于潭底暗流,尸首被暗流冲回河边触目惊心。山民就算是吃鞭子也不想再下水。
执法堂的鞭子每一鞭子下去都是皮开肉绽。有个受不住鞭子的壮年汉子在挥舞的鞭子下胡乱喊着,这珠贝是被山里的女娃娃带上来,想来只有纯洁无垢的小娘子才能潜入深潭寻珠。
不管是此次前来的宗门弟子的,还是巧山说的上话的山民,都不是小娘子也不会成为小娘子,一句乱鞭之下的猜测成为众人皆认可的事实。
巧山还未嫁人的女子算上还没有满月的也不过才三十多个,三十多个女娃进深潭,竟真有三个女娃抱着斗大的河贝被冲回岸上。这带回河贝的女娃最大的只有十岁,最小的只有七岁。
万重山的管事亲自刨开这三个河贝,取出花生仁大小的三粒河珠,分别为嫩黄、浅粉、粉紫三种颜色。万重山弟子自是比山民识货,很快发现这河珠非是普通珍珠可比,磨成粉后服用可以滋阴补血滋养仙体,效果立竿见影。
巧山的河珠因此得名为“巧珠”,成为外门经营的又一大助力。仙门弟子从来自诩道德标杆,最是仁善不过,一行人凑了些银子给巧山办了场盛大的法事超度亡灵。正巧这法事也是外门弟子的拿手绝活。
山民由此开始为外门采珠。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山民因“巧珠”而渐渐富裕起来,曾经的荒山僻壤盖起了青砖大瓦房。山民里选出来的山长更是能和外门管事堂的弟子称兄道弟小酌几杯。山民也渐渐摸索出深潭取珠的规律。
这深潭并不是每回都能有收获,最好是选那擅水的女童找到珠子的概率最大。大一些的未婚女子也有几率取得,然而带着血气下水很大概率不能活着回来。太小的也很难抱住河贝,河贝跌落后须重新入水取。
最为奇异的是,此深潭中只有巧山土生土长的女娃才能找见河贝,山外之人纵是仙长亲自下水查探,深潭里也找不见任何贝类的影子。
幼娘出生时巧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地,更是十里八乡的小娘子心里的好地方。人人都知道巧山是个“生儿莫若生女好”的地方,即便生个女娃也不用担心被夫家甩脸子。
幼娘一出生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爹娘总说,大兄不若幼娘贴心懂事是个书呆子,小弟不若幼娘精明能,猴小子总是顽劣不堪。爹娘一辈子就指望着我们幼娘光耀门楣。自小大兄没有的好吃好玩幼娘有,还能当着爹娘的面揪着不懂事的小弟的耳朵教训一二,一家人和和又美美。
巧山里的邻里谁不羡慕幼娘的爹娘生了个能干的女娃,六岁就能潜入深潭寻到巧珠,这山里就没有比幼娘更能干的女儿。这年头巧山里的女儿个个娇生惯养,自从得了幼娘这个女儿,幼娘的爹娘出门走路都带风。
幼娘也的确争气,六岁第一次下水就带回一颗花生仁大小的淡金色珠子。这年岁深潭里的珠子越来越小,初时还能得龙眼大,如今能捞上来的都只有绿豆大小。珠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少,却比初时更加珍贵,连管事堂都专门派弟子驻守巧山。
幼娘虽不是每次下水都能有收获,可每季里总能有两三次有所得。这些年虽巧山拼命得生,能摸得巧珠的女娃却越来越少。幼娘每季能得二三收获,连在巧山里都能得一二颜面。
眼瞅着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一年却是不巧,外门一管事要大办寿辰,指明宴席中要用巧珠粉。外门万物堂刚巧高价脱手一批库存已然不足,自然是只能从产地找补。
巧山最能干的幼娘却是不幸来了月信,丝丝缕缕不绝,便是灌了汤药也打不回去,更是因为灌了药痛到无力起身,歪在炕上看众人轮番登台。
最先上场的是幼弟,破口痛骂幼娘不孝,不肯为爹娘分忧以致爹娘夜夜以泪洗面。他没有这么自私自利的姐姐。
然后大兄在床畔拭泪,言幼娘受万重山庇佑却不肯为万重山分忧,巧山世世代代受万重山恩惠,今日侄子刚踏入学堂就被同窗和先生以理骂出,眼看就要前程断绝。他这个做兄长做父亲的真是心如刀割。
母亲拉着幼娘的手说,月信罢了,下水也不一定有事。她当面活下来了,幼娘祖母、姑母活下来了,幼娘的外祖母、姨母也活下来了。女子都是这样的,忍一忍就过去了,哪里有什么大事。谁让你平日里太出挑,这都是命啊!
父亲在屋里抽着旱烟叹气。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