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手把配方抄写下来,游笙兰将纸条递给了一旁的佣人:
“交给王老先生,告诉他到时候宫里会派人来取,直接拿给对面就好。”
“是。”
目送佣人一路远去,朱翊镜不太开心地耸耸肩:
“我说笙兰了,你毕竟是我的侍卫,干什么每次有好东西都往宫里面送?给咱俩留点不行吗?以后养孩子啊,读书啊都需要。”
游笙兰对于他的调戏是一概不理,整理一下衣服后便站立起来:
“殿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所有的事物自然也是陛下的。我只是尽到一个臣子应有的本分而已。”
况且陛下可是说过,让我好好看着你,有什么好东西记得及时告诉宫里。
心里面这么想着,游笙兰主动伸出手将朱翊镜拉过来:
“今日殿下需要以三皇子的身份去赴宴,还是好好更衣,不要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就过去。”
“啧,可以,但是本王要坐马车出行。”
朱翊镜心说一身明黄色的衣服也就算了,为了显得多庄重,王袍还厚的不行,走起路来也沉甸甸的,设计这身衣服的人绝对和皇家有仇。
“马车已经由王老先生备好了,殿下还请速速进去更衣。”
说着,游笙兰把朱翊镜推进里屋,招呼两名男仆进入伺候后,关上房门坐在外面等待起来。
约莫过了一刻钟,身穿大黄袍的朱翊镜磨磨蹭蹭从里屋走出来,刚迈开腿就差点绊一个狗吃屎,好在游笙兰眼疾手快一把扶住:
“哎我去!这衣服真是要人命!”
站稳身体后,朱翊镜直接对着游笙兰伸出双手:
“来,把本王背起来吧!”
游笙兰也不回话,就低着头俯视朱翊镜,过了一会儿眼看时间慢慢流逝,只好俯下身子,将朱翊镜如法炮制抱了起来。
“……啧。”
在游笙兰怀里不满咂嘴,朱翊镜却并未挣扎,就这样气鼓鼓地被游笙兰一路抱上马车,然后在车厢里掀起衣服下摆,对着束缚双腿的袍子就是一用力。
撕拉。
“等——”
眼睁睁看着朱翊镜把衣服下摆撕开,游笙兰想要上去制止却还是晚了一步,伸出的手也僵在半空中。
沉默许久,游笙兰默默坐了回去,看着眼前嬉皮笑脸活动双腿的朱翊镜,干脆地闭上双眼,就当眼前什么都没有。
只是朱翊镜一个人闲不住,嘴巴仍旧说个不停:
“这次过去,我一下车就得找二哥,让他给我安排个不显眼的座儿,然后再披上一层大袍子把衣服遮住,不然的话还不知道有多少没完没了的事情呢。”
“……”
“不光今天,二哥会在年中也举办一次诗会,而六月的高雅诗会,则设在初六的这一日。
据说在这一日,各地的士子们会将家中的藏书都拿出来晒一晒,防止虫蛀。
既然是晒收藏的书籍,那么人自然是不能走开的,毕竟这年头书籍还是很珍贵的,尤其是罕见的稀有藏书,那更是有价无市,轻易难以收购,于是,士子们索性就坐在那些暴晒的书籍中,一边晒书一边继续在阴凉地做学问。
附近或有也在晒书的士子们,于是这些人聚拢在一起,相互探讨学问。”
“……”
“久而久之,这一日便演变成了晒书以及与同伴交流文采的节日。
其实不止六月初六,比如七月初七,女子们眼中的乞巧(七巧)节,对于士子们而言,同样也是一个晒书交流学问的日子。
只不过这种日子更像是才子才女凑到一起,流传一段佳话,我去过一次民间的诗会,那基本上就是春天来了,非洲的大草原上……咳咳。
话说之所以夏秋季节有晒书的习俗,原因在于夏季多梅雨天气,气候潮湿,若不将藏书拿出来多晒晒,很容易就会生蛀虫。”
“……”
默默掀起车帘,游笙兰心想怎么还不到。
不过……
“非洲是什么地方?”
见游笙兰终于熬不住自己,开口说话,朱翊镜一下子来了精神:
“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永乐大帝不是曾经派郑和下西洋吗?曾经到过一个叫做麻林迪的地方,那里就在非洲的东边。
哦对了,不是据说还给了麒麟作为贡品吗?我看过画像,那东西其实不是麒麟,而是长颈鹿,你也可以叫它长脖子鹿。”
“……?”
难以接受麻林进贡的麒麟居然不是真正的麒麟,游笙兰又沉默了下去。
朱翊镜说到兴头上,也没在意游笙兰不再说话,自顾自讲了下去:
“不过真说的话,永乐大帝安排郑和出海是有着深层次目的的,除了寻找建文帝外,郑和还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使命。
这大致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的老传统,但凡强盛的朝代,必定会有这样的一些举动。
汉朝时候就有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唐朝时众多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留学生来到大唐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都是这一传统的表现。
我大中原强盛无比,引来万国景仰,这大概就是历来皇帝们最大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