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苟延残喘的燕国
王秉提议燕王东狩辽东,得到了朝中绝大部分文武的附议,瞬间形势一边倒了。
“你们……”郭侩没想到满朝文武都打着东逃的主意,完全不顾祖宗庙堂。
“郭相,如今的形势紧张,多一点粮食,乐将军就多一分战胜赵军的希望,还希望郭相为了大燕着想,不要执拗。”这次不是王秉怼郭侩,而是司农方涞,他内心里是十分赞同王秉的提议的,一开始没出来附议,是不清楚燕王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知道了,原来燕王也想着离开蓟城的,他便第一个跳出来附议了。
郭侩气急了,搞了半天,你们都是为燕国着想的大忠臣,就老子不是,搞得老子里外不是人的,于是打算和这些人硬刚一波。
可是还是被燕王打断,燕王道:“好了郭相,既然诸卿都希望寡人东狩,而寡人也再三思量,都觉得与其留在蓟城,空耗粮食,给乐将军造成负累,还不如前去辽东静候时机呢。”
“大王英明!”除郭侩外的所有人拜道。
看到这种情况,郭侩只是叹了口气,他知道现在再说什么都没用的了,燕王都已经决定要前往辽东了,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他只是默默地离开了大殿,背影何其的萧瑟。
对于郭侩的落寞,燕王有些心疼,他不是不知道郭侩的忠心,也知道郭侩也是为了自己,为了燕国好,但是自己实在不想再留在蓟城了,在这里,他需要承受太大的压力了,还有的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三年前,自己还意气风发的,覆灭代国,开疆拓土的,怎么会在短短三年就会落到如此下场呢?
“大王,既然决定前往辽东了,可是如今的辽东空有粮食,却没有多少兵马,是不是需要传令乐将军,分出一支兵马随大王前往辽东呢?”王秉道。
燕王点了点头,辽东一直作为燕国大后方,除了偶尔会有胡人前来打秋风之外,并没有什么战事,燕国在辽东四郡的驻军一直不是很多,再加上两年前赵燕开战之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赵国,又将辽东四郡大部分兵马抽调回来,导致现在的辽东四郡甚为空虚。
燕王想了想,道:“传令乐磊,将寡人东狩的旨意告诉他,并命他,在保证蓟城防备的情况下,抽调一支兵马随寡人东狩,另外,传令全城百姓,告诉他们,如果有愿意随寡人前往辽东的,都一起来吧,多带走一个百姓,就能多节省下一分粮食,三日之内,所有人准备好一切,随寡人东狩辽东。”
自从赵军兵临蓟城之后,蓟城外的百姓都躲进了蓟城,日常生活全靠蓟城的存粮支撑,如果把蓟城的百姓都带走,那剩下的粮食就可以支撑乐磊大军三个月,四个月甚至更久,如今已经是七月了,还有不到三个月就是隆冬了,到那时候,整个燕地都将会是一片冰天雪地的,赵军不退,也得退。
“喏!”
燕王东狩的消息一出,除了极少数故土难离的百姓之外,大部分的百姓都愿意随燕王离开蓟城,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蓟城。
城外燕军大营,乐磊刚刚送走来传令的内侍。
乐磊身边站着的是燕军大将秦恺和卢吭,这是燕军仅存的两员大将了,虽然水平不咋地,但是却是整个燕国除了乐磊之外,最能打仗的将军了。
回到中军大帐之后,乐磊对着秦恺和卢吭道:“秦将军、卢将军,刚才内侍说的话,你们也听到了,既然大王决意要东狩辽东,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满足大王所需的一切。”
虽然心中对于燕王舍弃蓟城,前往辽东避难的做法很不满,但是作为燕国的臣子,就得听从燕王的诏令,更何况,东狩是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的,就更加不可能反对了。
“一切听从将军吩咐!”秦恺和卢吭道。
乐磊点了点头,道:“本将仔细盘算过了,可以抽出五万兵马随大王东狩辽东,不过光有兵马可不行,还需要有一个统兵大将,本将属意卢吭将军。”
“乐将军,如果抽调了五万兵马,那么将军麾下就只剩下十五万人了,对阵四十万赵军,是不是太危险了?”秦恺道,对于乐磊派卢吭随燕王去辽东,而让自己留下,秦恺并没有什么不满,反而更加庆幸呢,毕竟现在看来,去辽东就好像临阵退缩一样,不光彩,现在的秦恺反而担心的是,原本赵军人数就是燕军的两倍,现在还要抽调五万人跟燕王去辽东,剩下的十五万人能不能挡住四十万赵军。
乐磊笑了笑,道:“秦将军不必担心,大王离开之时,会将城内大部分的百姓带走,到时候我们直接退入城中,蓟城乃是我大燕王都,城墙坚固,据城死守的话,赵信奈何不了我们的。”
蓟城作为燕国两百多年的王都,坚固程度不比赵国的晋阳、汉国的长安、魏国的濮阳、楚国的彭城这些的大城差,比之邓国的宛城还要强上几分,十五万大军驻守,不说赵军只有四十万,就算再来四十万也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三日之后,蓟城东门,一大早就聚集了大批的百姓和公卿,人数足足有近二十万人,其中除了十几万的百姓以外,还有数万公卿及其家眷。
燕王车驾在卢吭的保护下,走出蓟城,停在了城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