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元元心里愁得不行。
也不知道小豆丁这满脑子经济学问,都是跟谁学的。
当然,她绝对没有看不起经济学问的意思,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只是沈正年纪不大,顾元元怕他心性未定,被银子迷了眼,从而把心性养得市侩。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小豆丁,如今开口闭口赚银子,很难想像,长大以后会不会掉钱眼里。
顾元元把这个想法跟沈正凌一说,谁知沈正凌看得倒是比她更开。
沈正凌道:“正则是这几年在老沈家穷怕了,缺吃少穿,所以现在才会觉得银子很重要。”
“有了银子,就可以买吃的,买穿的,不用挨冻受饿。”
“等以后他大一点,自然就不会这样的。”
“再说了,就算他以后一直这样也没关系。”
“我们本来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书香门第。”
“小门小户出身的小老百姓,就算把银钱看得重些,也是人之常情。”
“不说其他,就说我们灵湖村这么多村民,现在要是谁懂经济营生,能赚到钱比别人家里过得更好,只会让村里其他人羡慕嫉妒,而不是被人看不起
。”
顾元元一想也对,他们本来就不是为了让沈正则考功名去的,喜欢赚钱,也没什么不好。
沈正则开始去镇上读书,正好沈宝儿每天早上要赶去镇上的火锅铺子,两姐弟一起出门,倒是有伴,坐在牛车上还能聊聊天。
只是,如今夏秋之季,坐着牛车赶路倒还好些,等以后天气凉下来,大早上的,路上都是霜冻,再让他们天不亮就坐着牛车赶往镇上,那就受罪了。
左右如今家里也不缺银子,顾元元和沈正凌提了一句,两人第二天就去县里买了辆马车回来。
这年头的牛和马一样,都是大物件,买了以后,要去衙门登记,顾元元顺便就把家里的一摊嫁妆,和火锅店,都在衙门里登记了一下。
火锅店暂时挂在她名下,也是一家人商量好的。
不是他们小人之心,而是,老沈家的骚操作实在太多,而这个时代,没分家,未经长辈允许不得置办私产,当时设立这一条律法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体现百善孝为先。
但正是因为这条律法的存在,像沈正凌这种,遇上家里长辈偏心的人,就特别倒霉,只能做牛做马,任
由搓磨,却无法光明正大的反抗。
否则被家里的长辈告到衙门,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物全都得上交给家里不说,人还要挨板子坐班房。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家里所有的田地铺子,全都登记在顾元元名下。
马车、牛车这种大件财产,也登记在顾元元名下,包括家里下人的卖身契,都是顾元元名下的。
老沈家人哪怕再不要脸,也别想拿走他们家里半分钱财产,除非硬抢。
可老沈家人如果敢硬抢,沈正凌就敢把他们的手脚全都打断。
马车买回去,自然又引得村里人看稀奇,这可是马车啊!
枣红马膘肥体壮,马车不但好看,还结实耐用,坐在里面,夏天不用晒太阳,冬天不用吹风,多好!
同样都是人,人家沈正凌怎么就这么会赚钱呢?
看看看看,这才短短几个月,家里又是盖房子,又是买地,又是买下人,又是开铺子的……如今,更是连马车都买回了。
就算跟镇上有钱老爷相比,也不差什么。
真是,羡慕啊!
村民们各种羡慕嫉妒恨,更有些家里有闺女的人家,特别后悔当时听信老沈家传出来
的那些说沈正凌不好的流言,没把握好机会,把闺女嫁给沈正凌。
不然,要是当时跟沈正凌结亲了,他们现在还愁没有子日子过?
沈正凌家里,指头缝里随便漏点出来,就足够了。
不过,大家心里想是这么想,真要让他们现在做点什么,厚着脸皮贴上去,他们是不敢的。
倒不是他们怕丢脸,而是怕得罪了沈正凌和顾元元两个,以后没有好日子过。
之前王家的下场,他们可都看到了。
总之现在,王家的下场不好过,王兰兰的下场就更不好过。
因为老王头欠了村老的银子,被村老针对,加上王家男人打女人厉害,赚钱过日子却是草包,这么一来,日子更是过不下去了。
老王头就把主意打到王兰兰头上,家里养了她这么些年,原是指望她嫁个好人家带契家里的。
可如今,因为在沈正凌家门口闹的那一出,她容貌也毁了,名声也毁了,哪还能嫁人?
呃,嫁人还是可以嫁的,自然有不在乎名王兰兰名声和容貌的老光棍。
这些人好吃懒做,娶不到媳妇,只要是个女人就行,娶回家不但晚晚上给睡,给生孩子,白天还
可以下地干活,赚外回来给他们花,多好的事?
只不过他们乐意,老王头可不乐意。
他们王家养了王兰兰十几年,可不是养出来给别人家做牛做马的。
他养着王兰兰,就是为了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