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乡间小道上,一辆简陋的马车正在缓缓行驶。
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下面是阡陌交错的农田。
偶尔有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草香。
许四海坐在车缘上,看着路边静美的景色,耳边听着车内织锦与水苏的说话声,心中说不出的满足和畅快。
他之前是有点混蛋,但是经过王氏一事后,已经大有改观。
在沭城的这些日子里,与许二泉几人同吃同住,为了火锅店的开张忙碌,竟觉得十分的充实。
织锦对这位浪子回头的四伯也很大方,每月给他五两银子的工钱。
许四海觉得人生找到了新的方向,并且有了奔头。
他唯一的女儿,正跟着先生读书识字,柳氏与许二泉待她视如已出。
人生无憾呀。
甚至连找婆娘这个以前许四海心中顶顶重要的事情,都已经不着急了。
他现在有银子有工作有女儿,万事不愁。
这婆娘得好好找,不能找一个自家老娘那样的,免得水苏受委屈。
对于改变这一切的织锦,许四海心中的感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织锦今天要回许家村和杨里正商量招人扩产的事情。
吴婶和水苏陪她一起。
许四海
主动请缨,给她们赶车。
几人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杨里正的家中。
吴婶和许四海没有一起进去。
织锦要谈的这些事情,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
许久没回来许家村,两人都很想念以前的老友,各自寻人聊天去了。
见到织锦来了,杨里正一张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意。
自从制酱工坊建立以来,他每天兢兢业业的,也不觉得累,甚至这段时间下来,人更有了精神,显得年轻了几岁。
就连长长的胡子上都是满满的干劲。
没办法,许家村穷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老天开眼,现在大部分人有了肉吃,村子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杨里正也是老怀安慰。
给织锦和水苏让了坐,又各自倒了一杯茶,杨里正才问道:“织锦,你今天怎么回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在杨里正的心中,织锦早已经不是普通小辈了,分量甚至比他自己还重。
同时他也担心,是不是城里的店出什么问题,用不了这些人了。
他和许二泉夫妻一样,穷惯了,乍然过上好日子,只觉得飘忽忽的,每天像是做梦一样。
织锦一笑,“杨爷爷,是有事情,不过是
好事。”
“火锅店准备开分店,不止一家,这酱料我要扩大生产,咱们村里还有多少劳力?”
杨里正激动的扯了一把胡子,疼的滋了一下嘴,却一点都顾不上,“大概有三百左右,不到四百,你需要多少?”
许家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少的一家三四口,多的有七八口。
制酱不是重体力活,女人和四五十岁的中老年都能做。除去幼儿和不能动的老人,三四百的劳力肯定是有的。
来之前,织锦就已经大致的计算过了,和她估计的差不多,“都要了,待遇和前头那些人一样,每月八钱银子,包一顿中午饭。”
杨里正欣喜过后,有点不敢相信,“用的了这么多人吗?”
这每个月的工钱可不是小数目,杨里正担心织锦负担不起。
织锦轻笑道:“杨爷爷,放心吧。如果以后卖的好,指不定还要扩张呢。”
杨里正张大了嘴巴,能塞的下一个鸡蛋了。
织锦打开脚下的一个小箱子,这是许四海方才搬进来的。
“这里面是五百两的碎银子,是这个月的工钱,以后规模大了,还需要找几个小管事,每人一月三两银子。这些人都由杨爷爷您看
着找。”
织锦喝了一口茶水道:“您管的人多了,也更累了,辛苦费就十两银子一个月,杨爷爷,您可别推辞,否则我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小箱子里是换好的五百两碎银子,银票虽然她带来更方便些,可还是需要杨里正去换成银子,不安全。
织锦索性就都准备好。
这些钱当然不是她的。
火锅店虽然生意很不错,非常火爆。可是这半个多月来的纯利润也不过五百多两,和吴婶五五分后,她拿到手的不过二百多。
这都是很不错的了。
要靠她自己,想要开分店,最起码还要等上几个月。
这些银子都是苏恒给的。
昨天晚上,苏恒就极有效率的送去了契约文书和三千两的银票。
织锦这边需要银钱的地方不多,都是苏恒那边在准备。三千两已经足够她需要做的事情了,当然,钱不够了,她也不会客气,直接向苏恒要就行了。
不得不说,这种背后有土豪,随便花银子不用愁的感觉太舒爽了。
织锦都想抱着苏恒的大腿,来一句“求包养”了。
杨里正没有矫情,直接收了织锦的银子。
两人又商议了一会,中午的时候,饭
就是在杨里正家里吃的。
许四海与吴婶踩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