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不是早就计划好了。反正那一个月,他们家接连操办了两场丧事。
两个老人去世的时间那样近,埋葬的地点却相隔那么远,足足有六七里地。每年清明扫墓,儿孙们不得不来回跑好远的路,分别给他们夫妻上坟。
这一点,可以看出来,爷爷和奶奶生前感情就很冷淡,至少晚年如此,所以死时吩咐儿孙,把他们埋葬到不同的地点。沈清后来去扫墓,每次看着他们年年岁岁孤零零的坟墓,心里总会替他们生出一丝感慨来。他们几十年的婚姻,看来毫无意义,临到死了,还弄个永世隔绝。真不知道,他们死后是否还会相见,见了面又会怎样。
父亲沈学良什么时候回到家里的?估计就是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吧。
母亲说,沈清之前,她就怀过一个孩子,但有一次回去娘家时,路上摔了一跤,结果孩子尚未出世,就流产夭折了。所以沈清是父亲和母亲的第一个儿子。父亲沈学良,第一次见到长子时,沈清已经一岁多了。父亲到底表现出怎样的喜悦?他真心喜欢这个儿子吗?他真的盼着儿子的降生吗?这一切,沈清无从考证了。
总之,关于沈清记事前,他在父亲和母亲身边经历了一些什么事,在沈清记忆里全无记录。父亲和母亲是否象别的父母一样,整天把儿子抱在怀里,爱不释手呢?是否不断亲吻他带点乳臭的身体,意犹未尽呢?都已经成了历史空白。
质疑这样的问题,理论上,根本没有必要。家庭嘛,肯定都是爱心满满的。但对沈清来说,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困惑。他困惑于,他出生的家庭跟别的家庭,到底有怎样本质的不同。因为,他没有两种人生体验,来对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家庭,进行横向对比。
沈清认为他在这个家庭中遇到的全部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贫穷”带来的,包括父亲那种比较极端的个性。“贫穷”在他们的家庭长势旺盛,就象湿土上的苔藓一样,屋子里四处蔓延,侵入到他们的房樑上、桌脚上;甚至深入到每个人身体的向个部位,他们的血管里、骨头中,到处都渗透着“贫穷”的白色脓液。即使贫穷消退以后,还留着高高隆起的刺眼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