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七月的尾巴, 崔净空出入钟济德书房的情况也愈发平常。崔净空去岁才过了院试,照常理来讲, 理应让他缓个三年, 等下次乡试再去才算稳妥。
然而崔净空从不受此类“常理”的桎梏,八月便要启程,先前一个月他无故旷了至少三天的课,到紧要关头, 钟济德也不敢再叫他跪或者挨板子了。
钟济德与崔净空一坐一立, 凡他所问, 对方无不对答如流、进退有度, 可看出平日用功之深,引得他不禁摸着胡子连连点头。
倘若那年他在京城时, 手下也有这样堪用的门生, 何故沦落至此?
书房里有来有回的问答声音逐渐消减下来,俄而,传来一声长吁:“今年秋闱,我已没什么好教你的了。”
须发零落的钟夫子起身, 拄拐踱步至窗棂旁, 其上雕刻成了仙桃葫芦之类的花纹, 寓意长寿有福。
从这些繁复圆润的纹路缝隙间望出去, 一层蒙蒙的细雨笼着青翠的黔山,收回近处, 雨打在窗外那颗葱茏的桂树上, 那些枯瘦蜷曲的黄叶便凄怆打旋落下。
他泛黄的眼珠木木注视, 一盏茶后方才回头, 崔净空还在原地站立, 脚都没有动一下, 目光恭敬地向下看,神情如常。
钟济德蓦然回忆起几个月前被送走的三女儿钟芸,同那天对峙的颓态相比,她临近要走,反而没多少崩溃或者伤感之情。
她坐在轿子里,掀起帷裳一角,意味深长道:“父亲欲驱虎吞狼,唯恐一时不慎,不知这渐长的虎害有朝一日是否会猛于狼害,最后吞吃了自己呢?”
这一语道破了钟济德愈发凝重的忧虑,兼之历来顽劣的小儿子自他姐姐离开后一改往常的不学无术,看起来很有三分发奋念书的劲头。
只是他到底资质同崔净空相差甚远,此次乡试也闹着要去,美其名曰先行适应。
可钟昌勋到底是同他血脉相连的亲儿子,哪怕是块开花的朽木,也要比崔净空这个互相防备的学生来得值得信任。
想起钟昌勋那日同他密谋的事,钟济德不由握紧了手里的拐杖。他对青年道:“下雨了,可带了蓑笠?不若拿上门口的罗伞罢。”
崔净空对其拱手道:“多谢夫子。”
他拿伞回到学堂,等到散学,都没几个人凑到过他身旁。
大多数人碍于钟昌勋在后面恶狠狠盯着,连崔净空的桌子都不敢挨。不过等散学走出书堂,便又好似若无其事地围上来,殷殷向他打探夫子每日都在书房里同他暗自传授过什么独到的绝学。
如若往常,崔净空是给他们从指缝里漏一点出来,只需要丁点无关紧要的内容,这些平时个个眼高于顶的“读书人”便像是争相咬钩的鱼,急切的面容很有几分滑稽,足够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何乐而不为呢?
可今天他没这个兴致,只冷扫一眼,不搭腔,把人都冻得自觉没趣,怏怏走了。崔净空漠不关心,他踏出钟府时细雨霏霏,撑开罗伞往回走。
风骤雨急,走到半途,却见不远处的村口立着一个影影绰绰的纤细人影。脚下停滞一瞬,崔净空随手把罗伞丢掷到一旁的草丛深处。
他原地呆立片刻,两肩很快便被打湿,衣料呈现出丝丝缕缕的湿痕,脸上也往下缓缓淌水,如此才向她走过去。
崔净空大概是想维持一些雨中漫步、气定神闲的姿态,可是不成,脚有些不听使唤,随着加快的脚步,藏在雨雾里的人影也渐渐拨云见日。
先见裹在宽松的梅染布裙内的腿和腰身,冯玉贞总爱穿这种暗无光泽的衣料,像是为了符合她寡妇的身份。
但崔净空想,日后他总归要让寡嫂穿两身鲜亮颜色的,她生得白,身子也瘦,比他大的那两岁不免有些滥竽充数,为何不想那些在他面前花枝招展的女子一样穿粉藕色呢——他想看。
视线上移,一把青色油纸伞遮住了半身,打伞的人似有所感,她侧身,将倾斜的伞往后一正,顺着伞面一串串连珠的雨水滑落,那双好似也含着水雾的杏眼便透过疏疏的雨幕,径直迎上来。
冯玉贞的眉眼间尚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去找他。她本想就在家照旧等着,可雨势变大,又不忍见他湿淋淋回来,不日便要启程去秋闱,如今是万万生不起病的。
看见出现在前方的青年果不其然就这么站在雨里淋着,她赶忙快走过去,将撑着的伞斜到他头顶,把另一只手里握着的油纸伞顺势递给他:“我怕你淋雨,所以来送伞的。”
这两把伞都是早前镇上两人一块买的,崔净空接过,却没有撑开,而是伸手攥住她捏着的竹伞柄,略微往上一提,从她手里轻巧抢过来。
他比冯玉贞高半头,两人撑着一把,刚好都能收纳进伞面下。
崔净空泰然自若道:“走吧。”
冯玉贞被他领着动了几步,才明白过来他的意图,她环顾四周无人,那根绷紧的弦松下,责备道:“空哥儿……”
她别的什么话都不必说,只轻轻唤他一句,站在原处不动,崔净空便只得转回身服软,半哄半骗道:“不会有旁人,谁会冒雨出门?路上只有我与嫂嫂二人,况且只要再走几步路就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