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59.(1 / 2)

在刘肇基的威逼利诱下,姜瓖点起了兵马向沧州方向攻去,而在姜瓖部行动的同时,宁津方向的永清师也再次越过鬲津河,向东光、南皮一线逼迫而去。

尚且还不知道两路明军夹击而来的爱新觉罗·杜兰部,此时却根据多尔衮的最新指令退往了天津三卫----多尔衮的目的是让杜兰部接替孔有德部执行镇压京东百姓起义,这样或可以让河间清军多出八千可用之军来。

不过,杜兰部尚未开到青县,卷土重来的郑鸿逵部约800人就在大沽口登陆,随即一路沿海河西进,扑向天津卫城。

天津是卫所辖地,治下的老百姓自然都是以原明军军户子弟及家属为主,附以一些定居下来的客商,早年颇受到各级卫所官员的欺压和剥削,对大明江山早无忠诚可言,但凡事都要有比较,这不,天津百姓在大明治下的日子虽然不算好过,也绝对要比在八旗欺压下的日子强了许多----八旗不但圈占土地,而且还抢男霸女,凌辱普通民人,搞得天津百姓家破人亡乃至遭到屠戮----所以,在清廷占领华北这五年里,天津百姓越来越多的怀念起大明的统治了,杨四海、张寡妇等人的反清暴动,正是这种情绪积累的结果,

但就天津本地的军户后代而言,显然是不相信杨四海、张寡妇等人自称天启皇子、皇后的鬼话的,因此在东安、武清、永清、宝坻、香河、三河、平谷等地的百姓反清暴动愈演愈烈的时候,天津三卫这边却风平浪静,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样子。

当然,风平浪静的背后,某种情绪也在积累之中,因此,当发现郑鸿逵部打着明军正规军的旗号,开向天津的时候,看似稳定的局面瞬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为此火上浇油的是,得知明军已经登陆,并且正在向天津开来的消息后,清委天津巡抚吕逢春及清委天津兵备道迅速逃离只有百多个衙役把守的天津卫城,跑去投奔孔有德了。

吕逢春等清廷官吏这么一跑,就再没有人阻止天津光复了。

更有甚至,吕逢春等逃的是如此的仓促,以至于天津卫城中屯有的几千石粮食及一部分军资都来不及销毁,就此尽数落入了郑鸿逵部的手中······

“大帅,眼下高杰这混蛋在山西高歌猛进,几乎独占了克复山西的功劳,我们却被迫滞留在洛阳周边坐观他人攫取战功,这到了战后,岂不是要落于人后了吗?”黄部总兵马得功向黄得功哀叹道。“陛下对大帅何其不公啊!”

黄得功不为所动的摆摆手:“别胡说,陛下安排还是极其妥当的,一切当以消灭了建虏再说,相信,届时自有我们立功的机会;再说了,功劳也不是越大越好的,到时候五军都督府里当个泥塑木雕,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与马得功站在一起的黄部总兵田雄却道:“大帅,我们自然不敢非议陛下先北后西的战略,但陛下制定战略时也不知道鄂尔多斯蒙部会入侵狭西,让顺逆首尾难顾吧,所以,情况在变,我们也不能过于保守了?”

黄得功眯起眼睛想了想,问道:“尚可喜的消息准确吗?”

田雄回复道:“应该是准确的,尚可喜可没这么大的胆子,敢谎报这么大的军情。”

黄部总兵卜从善提醒道:“大帅,尚可喜怕是在找人分摊责任呢。”

卜从善的话让黄得功点了点头:“尚可喜的确是在找人分摊责任,正所谓法不责众嘛,否则就他一个人,又怎么能挡住陛下的怒火呢!”

黄部总兵翁之琪却怀疑道:“大帅,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可是尚的钟烈王的遗女安泰公主,陛下多少得给钟烈王府几分颜面,倒是我们却可能因此做了尚可喜的刀,代尚可喜受过了;所以,下官觉得,此事还要慎重啊。”

“慎重当然没有问题,”另一位与会的左部总兵杨彪对翁之琪的担心却有些不以为然。“但机会稍纵即逝,万一顺逆快速击退了鄂尔多斯蒙部,迅速回防,那我们就有可能错失了迅速收复狭西的绝好机会啊!”

“不会的!”翁之琪解说道。“就算顺逆能快速击破鄂尔多斯蒙部,将蒙部赶出狭西,期间难道就不折损兵马了吗?就算顺逆能迅速补充兵马,可这些兵马的战力还能跟原来一样吗?所以,我们不着急,完全可以请旨后再出兵。”

黄部总兵们讨论到现在,谁也不知道朱由崧其实已经从其他方面知道鄂尔多斯蒙部、乌兰察布蒙部分别攻入山西、陕西的消息了;无非是朱由崧基于让顺军与蒙部多消耗一点的考虑----其实朱由崧还有紧急情况下,将黄得功部东调保卫黄淮,将尚可喜部南调确保襄樊的更深层次安排----暂时没有通报西线明军各部罢了。

翁之琪的话打动了黄得功,于是黄得功问道:“现在我们手上有多少粮食?”

“算上从洛阳周边征集而来的粮食草料,我们一共有八万石储备粮、十二万斤草料,足够全军食用两个半月的。”

黄得功部官兵的每日口粮标准要比京营低一点,大约是人均3斤出头一点,因为八万石粮食只能让黄部4万人吃2个半月。

黄得功摇了摇头:“还是鹤山说的对,我们得请旨,否则光是粮食就不够支用的。”

战线要是前移的话,运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