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个,“对了,今日朕前来就是告诉你一件事,朕决定要在桂花楼亲自点灯。”
李辉早就知道这件事了,报纸上不都写的有么?
“嗯?你都不想问问朕怎么想的吗?”
李二对这种无视充满了不悦。
君臣之间如同抛绣球一般,你抛一个,我抛一个,得有回应才行。
李辉现在如同一个高冷男神不搭理女属丝一般,让李二大为恼火。
从来都是朕对别人爱搭不理,你倒好,竟然敢在朕面前摆谱。
“陛下,点个灯而已,再说了,点灯救不了大唐。”
李辉有些疲惫,那盖苏文身上的伤太狠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么严重的伤势,第一次动手,难免现在会心有余悸一些。
点灯这件事,李辉也猜到了一些李二的想法,不就是破除传统,大胆革新,让皇帝点灯成为大唐的惯例,与民同乐,增加和百姓之间的联系,拉近和百姓之间的距离。
老百姓就是这样,当他们面对的只有冷冰冰的条例之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是苦涩的,因为那些条例并不是最适合他们目前现状的,他们并不理解为什么当今陛下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但一旦从皇帝嘴里亲自说出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便不给百姓们回应的机会,他们也会下意识认为,这个皇帝是一位明君。
李二带兵多年,和普通的士兵一起吃,一起住,一起上战场,从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特殊就要求特殊,任何普通士兵能够做到的,李二也能够做到。
这也变相地让李二加深了对普通人的理解。
这一套既然管用,那么李二就会一直实施下去。
“陛下,你的想法我明白,但这么做可不安全。”
李辉开口,吐了个烟圈,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堂堂陛下,去桂花楼那种宴乐之地,即便是提前几天开始排查,依旧无法避免所有的安全隐患。
大唐现在经不起这样的打击和折腾,更何况,大唐现在又不是渐渐式微,不需要用这样的方法去振奋民心。
李二摇摇头,“李辉,你不懂,朕想要做的可不是展示大唐的繁华和实力。”
“朕呢,就是在宫里无聊,武德年间,朕可以亲自参与过点灯的,那时候,元宵灯会,热闹非凡,整个长安都是欢快的海洋。”
“朕很怀念那个时候,从今以后,朕会一直去桂花楼点灯,也会让大唐的百姓知道,朕和他们一直都在一起!”
李二严肃地说道,眼神坚定有力。
一旁的长孙无忌崇拜不已,就是这个味道,这就是当年的味道。
当年的陛下舍我其谁的霸气,当年陛下带兵之时所向无敌的勇气。
从战场上出来的人,总是如此倔强,可能李二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吧。
李辉叹息一声,现在长安的防御还不行,大军都在边境防着突厥和草原上的民族呢,长安城什么尿性,李辉清楚得很。
再说了,自己的七十个家臣在长安城里搞出那种事情,现在都没有被抓到把柄……
往来的客商一天里没有一万,也有几千,这些人随便搞点什么,就能把长安给搞没了。
算了,千金难买你乐意,反正我就在蓝田,哪里也不去。
陈文武现在很难受,他只去过一次乐天侯府,但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元日之后,他不好意思前往,一方面是大雪封路,一方面,过年的时候,谁愿意做那个晦气的人呢?
他的哥哥,陈洗象则不一样,在家里已经念叨了许久想要去乐天侯府走一趟的事情。
今日初八,他们二人在午后,趁着明媚的阳光,开始了朝着蓝田方向前进的步伐。
这一次,他们带着很多礼物。
陈文武自然不愿意,问哥哥为什么?
陈洗象回答,乐天侯府中有天地之间的大智慧,我去那里是为了请教大智慧,而不是为了查案。
如果你想去查案,就要先了解了解这个人,拥有大智慧的人,不像是会做出那种血腥之事的人。
两个人乘坐马车,一路上优哉游哉朝着侯府方向前行。
出城门的时候,守城的将士还遇到了来自西域的客商,纠缠了好一阵子。
此时在郊外,陈洗象突然想起来了城门口发生的趣事,就问自己的弟弟。
“对了,那守城的将士为何对那西域客商严查?”
“哥,那西域客商运送的东西可不是简单的墨盒颜料,而是一种特殊的墨,这种墨呢产自西域,似乎门道极多,我以前在前朝的文书里面见到过,说是什么水中有火,燃之不尽,用大锅蒸取之后,得到了制作墨料的一些原料。”
“还有,炼丹的人也常用这个。”
陈文武说完,就叹息一声,“这东西造价极高,长安的达官贵人就好这一口,吃喝玩乐,穷尽奢华,用的笔都是狼毫,用的墨都是价值千金,这种风气可不好。”
“吃穿用度就不提了,大唐去年遭遇旱灾,没见他们哪个人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大唐解忧解难。”
“河北道水灾,没有一个人吭声,现在灾祸解除了,一个个倒好,开始大肆挥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