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公主私藏西域神僧> 第十章 夺嫡之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夺嫡之心(1 / 2)

宁王府,书房。

下了朝,宁王就和舅舅高襄开始议事。

虽然刚过正月,可是再有两月就到了各州郡中正官推选人才、中央考试选拔的日子,高襄身为国子祭酒,正是繁忙之际。

“殿下托付臣的事情,都办妥了。”宁王点了点头,高襄继续说到,“东周剧变,赵孚当政,扶植八岁的幼子称帝,蔡氏一族死伤流离。”

三十年前大周和大翰以长江为界,分据南北,大周内乱,又分裂为北凉和东周。

北方四大望族青州蔡氏、河内高氏、平阳郑氏、彭城黎氏,除了平阳郑氏南迁大翰以外,青州蔡氏和彭城孟氏都继续为东周效力。

虽然前些年蔡氏的女儿成了东周皇后,可架不住族中子嗣凋零,后继无人,日渐式微。

宦官赵孚当政,士人不齿,不愿党附,其中就以蔡氏为首。半月前赵孚携新帝登基,下令诛杀蔡氏满门,妻女幼儿一律不放过。

“都安顿好了吗?”宁王面色凝重。

“都安顿好了。赵孚以谋逆之名诛杀蔡氏,丞相蔡引白誓死不屈、从容就戮,皇后自尽,蔡氏一门三百二十七人悉数被斩杀。臣托人安葬了蔡公及其亲族的尸骨,只不过也只能是草坟一座。”高襄说到丞相蔡引白时语气中尽是惋惜。

宁王听完也是一阵沉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东周朝堂的党同伐异、派系倾扎,蔡丞相清和平允、为世所楷,奈何邪终侵正,不得善终。

“我在东周时,饱尝世人冷眼,唯有蔡丞相念着高氏与蔡氏的故交,曾指点我读书习文,如今也算是我对蔡公的一分报答吧。”宁王说此话时,语气中尽是忧伤。

高襄感叹道,“大周时,我等士族中便以蔡氏家学最为渊博,蔡公年轻时更是一代骄子,遍习群经、博学兼通,东周奸臣当道,朝野上下莫敢言者,唯有蔡公彰善惩恶,激浊扬清,如今竟落得头悬马市、诸子并斩的地步,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可有蔡行之的消息?”宁王问道。

高襄无奈地摇了摇头,“蔡氏家门变故之时,蔡行之正在外游历,赵孚下令全国搜捕,但至今下落不明。”

二人所说的蔡行之乃是蔡引白的长子,如其父亲一样年少盛名,只不过相比于父亲年少入仕,蔡行之更加潇洒放旷,寄情山水,不闻庙堂。

见没有蔡行之消息,宁王眉头紧锁,眸中尽是忧虑。

“臣听闻蔡公这个儿子虽有才,但一向自视清高,不知殿下为何这般关切蔡行之?”高襄也不明白宁王忧从何来。

宁王看着桌上的东周地图,拇指与中指轻轻搓捻着,“舅舅有所不知,世人都以为蔡行之只会游山玩水,但我曾与他打过交道,此人如他父亲一般,沉毅好断,若能收为己用,他日定是国相之才。”

高襄虽对蔡行之知之甚少,但是此刻他却从宁王的话里读了雄心壮志。

他想起两年前凉帝让他做国子祭酒时,曾把他教到书房一通指点。

可那时宁王刚从东周回来,虽赢了西南之战可依旧是毫无根基,他一直犹豫不定,这两年他越来越坚信自己这个侄子绝非平庸之辈。

“这儿。”宁王突然用手指在地图一隅。

高襄看去,“弘农郡?”

“就是弘农。”宁王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母亲是河西弘农杨氏出身,若他想活命,必然不会往东走,西边的弘农杨氏也一定会救他。”

“这么说,蔡行之会西行去弘农?”高襄疑惑,转而又否决了,“不可能,赵孚一定会派人前往弘农逮捕他。”

“非也。”宁王指着弘农郡下方的渭河,突然笑了起来,“这小子可聪明着,当然不会自投落网,他一定会沿着渭河西去。”

高襄再次皱着眉去看,顺着渭河上游看去,竟然看见宁王的手指停在缙云二字上,当下一惊,“殿下是说他会投靠北凉?!”

宁王笑得爽朗,负手而立,“他可是个有心性的人,不过只要他敢来,本王一定不会放手。”

其实高襄内心不以为意,说不定人家就往南走了,投靠大翰也未可知。

可是见宁王一副运筹帷幄、志在必得的样子,最终还是没有泼冷水。

不过是实力也好、是瞎蒙也罢,此刻渭河上的一艘行船中确实乘一位智勇双全的白衣公子。

“那咱们可要派人去寻?”高襄问道。

宁王摆了摆手,“不必,他家中刚造变故,此刻正是伤心的时候,让他缓一缓也好,他既然来了就一定不会默默无闻。况且咱们北凉与东周不同,公孙氏仗着手中兵权越来越嚣张,眼下还是要盯紧太子和公孙氏。”

朝堂之上,宁王从不与太子和公孙氏起正面冲突,在加上凉帝并没有明面上给宁王实权,几乎无人与宁王结党,更不会想着宁王也有夺嫡之心。

即便是对高襄或者自己的丞相祖父,宁王也从未明确说过自己的心思,可是眼看舅舅并没有面露惊讶之色,宁王就知道舅舅是明白并且支持他的。

抛开骨肉亲情不说,高襄也知道即便辅佐宁王的路再难也不能退却。

否则,来日太子登基,公孙氏彻底成了万人之上,今日的蔡氏就是明日的高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