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县,赵学大人,今年第一批红薯已经成熟。”
几人赶忙上前,擦拭着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何为红薯?”
朱棣被这新奇的名词勾引起兴致。
“红薯是林知县从番邦引进的作物,由桃源研究所农业部育种优化,如今亩产可达三千斤!”
唐书言语间眼中尽是自豪之意。
“什么,你再说一遍?”
朱棣简直难以置信,惊愕道。
“经过三年的育种,红薯在大明亩产确切可达三千斤,若是不信,可去田间验证一番。”
唐书爽朗一笑,三年的辛劳算是没有白费。
林浩微微皱眉,二十一世纪,红薯的亩产已经能够达到六千斤。
可能是由于大明土地贫瘠的原因,刚引种时,亩产不过千斤。
三年时间,只翻了三番,实在难令林浩满意。
朱棣与成国公两人疯了似的,踏入农田,拽着红薯藤,将红薯连根拔起。
三千斤什么概念!
如今大明最为肥沃的土地,水稻产量亩产不过四五百斤,倘若林浩所说当真。
整个大明,将不再受粮荒所困!
只要能吃,好不好吃那都是次要的。
天色完全暗了下去,林浩躺在竹椅上,优哉游哉的看着漫天繁星。
朱棣两人还在田间乐此不疲的劳作着。
唐书赵学几人,便替两人将红薯运回到木屋前。
子时。
朱棣两人满身泥泞,看着面前堆积成山的红薯,眼神中尽是兴奋之意。
凭肉眼望去,至少都是千斤之上。
“林小子,这回你可算立下不世之功。”
成国公眼神中尽是欣赏之意。
赵四拿着称,在一旁称量着红薯的重量。
又过了半个时辰。
赵四倒吸一口凉气,难以置信的看着册子上的数据:“陛下,红薯的亩产达到四千八百斤!”
朱棣只感觉不真实,呼吸困难,扶着成国公才勉强站定。
“先前所说,亩产三千斤是在最为贫瘠的土地上进行测试,得出的结果,而面前的土地尚算肥沃,四千八百斤,属于正常范畴。”
唐书微微颔首道。
“赵四你带着御林军,去给朕再刨几亩,我倒要看看,是否当真亩产能够达到三千斤!”
朱棣脖子涨红,好一会才缓过神来。
数千御林军,不过一刻钟,便刨出近十亩地红薯。
紧接着,进行称重。
最后得出结果,共计四万七千斤,妥妥的亩产超过四千五百斤!
“山东灾情可解,江南灾情亦不成问题,林浩你可当真是朕的福星啊!”
朱棣开心的跟个孩子似的,靠着红薯,解天下粮灾,他便是千古一帝!
从此以后,大明不再粮食短缺,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甚至多有富余!
没有词汇能够形容朱棣此刻的心境。
“忘了问了,此物一年能有几熟,种植农田有何需求?”
朱棣陡然想起,于是问道。
哪怕一年一熟,也绝对是天降祥瑞!
“此物对种植地几乎没有任何需求,对水需求也极低,荒漠之中亦可种植,江南地区种植,应当能够达到一年三熟,漠北地区应当就是一年两熟。”
林浩如实道。
其实历史上,万历年间就从美洲引进红薯。
只不过由于土地贫瘠,再加上品种问题,亩产勉强过千斤。
自己也是靠着将21世纪的优良品种带回,加上桃源研究所数年的努力,才能够达到亩产数千斤。
“一年三熟!”
朱棣与成国公两人皆是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久久不能释怀。
岂不是意味着,红薯能够达到年亩产万斤!
什么概念?
桃源县三万人口,一千亩地便可粮食富足!
林浩苦笑着摇了摇头,自然猜出朱棣心中所想,不过红薯这玩意,放在桃源县,那真是狗看了都摇头。
家家户户,每天不得膳食均衡,早上两个鸡蛋,配上一杯牛奶,中午来个肯德基,晚上一顿啤酒小烧烤。
贫穷限制了朱棣的想象力。
“此物如何进食,口感如何?”
朱棣强迫自己平复心情,接着问道。
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只要能管饱,就算跟吃屎一般,那又如何?
“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林浩面带笑意道。
朱棣顾不上其他,拿起一个红薯,在锦袍上蹭去泥土,啃上一口,细细咀嚼着。
紧锁着的眉头顿时舒展,不仅瑞泽可口,还带着一丝丝甘甜。
美味!
成国公见状也捡起一个,顾不上擦尽泥土,抱着啃了起来。
当年征战漠北时,茫茫大漠,断粮之时,为了活下去,连树根都啃过,还会在意这等细枝末节。
林浩在木屋前抛出一个土坑,将篝火扔进其中,随后扔下几个红薯。
不久,篝火中传出一阵焦香味,许久未曾进食的朱高煦咸宁公主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