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一月十五,欢声笑语透着和谐吉祥。在灯笼里,丰富多彩的庙会里,声声的祝福里,欢庆着花灯节。
此时盛产酥油和色彩,人们制作出精美多姿的酥油花盘及各种姿态的供奉天女。精细的灯架,玲珑剔透。酥油花成屏连片,像立体的连环图一样,再现出各种神话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花鸟和景象。精美的图案,多姿的灯花,人们在塑花之下,狂欢起舞,彻夜不眠。
花灯点燃之后,宛如群星降落,闪闪烁烁,一片辉煌。
寺院举办各种娱乐活动。跳神者身穿绣袍,脸戴面具,在喇叭、唢呐、牛皮鼓和锣鼓的伴奏下,边舞边歌,以示欢庆。
鼓乐齐鸣,盛况空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无数的观光客。人们徜徉于灯海人流之中,通宵达旦。
……
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金黄,一切都雾蒙蒙的,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纱。
晨光装扮着丽雅的笑脸。她早起带着银容四处溜达闲逛。
清晨的阳光是宁静淡雅的,没有那种喧闹气息,让人感到心平气和,心旷神怡。
几丝冰凉的细风钻入娇嫩的毛孔,暖衣细缝间多了些懒倦的凉意。呼出的热气在眼前慢慢消散,小白马似乎也累了,伏着丽雅走在回营帐的路上。银容脖子上的那串银铃丁当地响了起来。
……
丽雅回自己营帐经过了父王的王帐。还是清晨,一眼望去,草原上有些空空荡荡,可见散装的灯笼,舞台的雏形。飞琼绢舞若游龙,彩带飞旋圈马跨。
统上的王帐的里倒是济济一堂,谈笑风生,笑语不断。
丽雅将银容拴在门口,独自一人好奇心重重地走了进去。
包括统上,共五人舒座在椅。
他们看见丽雅来了,未先邀座,倒是先端详着她的灰色眼睛,大胆猜测她的身份时也不忘连忙称赞。统上笑着招呼着丽雅坐下,给四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丽雅。
其中有位客人与丽雅似是同龄。他眉间紧锁不敢抬头,装作镇定着,仔细读着兵书。
丽雅望着他,倒觉得十分熟悉。忽然,顿然惊醒,想起了记忆深处那个内向的小男孩。
他依旧是那样内敛羞涩。一双明亮清澈的褐色眼睛,射出柔和温暖的光芒,栗色的头发柔顺地扎着麻花。额间的几丝碎发,分簇在两边的微卷的刘海,耳边的麻花,是记忆中的样子。
丽雅见他始终低头看书,长辈提醒仍摇头不应,便先声问候。
“哎,你在看什么书呢?”丽雅笑着问那位少年。
那位少年,恍然惊醒。也认出了她。这是他们在赛马场上第一次见面时,她对自己说的话。如今,一晃七八年而过终于再次相见。
他胆怯抬头,望到了一双藏着亲切而熟悉的灰色眼睛。他慢慢的说:“在看我叔父著作的一本兵书…”
……
记忆一下回到了七八年前的那个夏天。虽是夏天,却因处于高原之上所以仍是寒冷。
那年七月夏天,那个赛马节,人声鼎沸。骏马在宽广的场上奔驰,跳跃,咆哮。高台场外的人群激动得压抑不住心跳。
穿过万万人群,宾客座位上却只见一位害羞内向的男孩不为所动地看着书。
丽雅瞧见后好奇心满满,耍着手上的绣球就向他走去。“哎,你在看什么书呢?”
那位男孩被吓得面色如纸,舌头僵住了,说不出来话。
丽雅仍笑语逗着他。见他不会便教他骑马射箭,听他赞叹便带他领略草原风光……
……
赛马节持续三天,二人便只认识了三天。此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们唯一知道的只有对方的名字。
他叫盛韶千鹤·泷织。繁盛韶光,像鹤一般忠贞清雅。
如此诗情画意,取自他的母亲,一位出生贵族中原人。令人惋惜的是,他的母亲最后难产而亡。盛韶千鹤没有见过他母亲一眼。自小缺少母爱的他,最是敏感,愁肠百结。
……
如今,七八年后,二人终于再次相见。丽雅止不住欣喜。统上不知他们从前认识,见他们俩还算和睦,便让丽雅带千鹤出营帐走走散散心。
丽雅觉得甚好,站起身来问:“千鹤,外边微风正好,我们去放风筝吧?”
千鹤犹豫了一番,试探地看向了自己的叔父,见他笑意点头同意了,才肯放下兵书缓缓起身随丽雅出营帐。
千鹤拉着风筝,丽雅牵着线。一阵微风,风筝渐渐飘起来了。只见风筝慢慢的扶摇直上,二人都仰着头,看着随风飘动的风筝。
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只蝴蝶的翅膀随风舞动着,风儿吹来,风筝在天上慢慢飘动着身体忽上忽下。
无需言语,一个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唤。二人的关系依旧似从前那般。
……
另一边,心事重重的风宣实火急火燎地来到王帐境内,似是有要事相告。可偏偏此时映入眼帘的却是自己心中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