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接到战报,说江南大营溃败。曾国藩大惊失色。原来太平军趁三河镇大捷之威,率军南下,定下声东击西之计,分化瓦解江南大营,两江总督(顾名思义,两江总督就是总督长江两边的省份,也就是今天的安徽、江西和江苏)何桂清逃到上海,浙江巡抚王有龄兵败身亡。至此,咸丰的如意算盘彻底算空,在痛恨满人不争气之余,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湘军身上,不得不全力支持汉臣。不久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对抗太平军。圣旨传来,曾国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唇亡齿寒,江南大营溃败,湘军独自面对如狼似虎的太平军,又能坚持多长时间。
果然不久以后,太平军得胜之师向西杀来,湘军驻节(驻节:旧指高级官员驻在外地执行公务)地祁门(安徽省,祁门县)首当其冲。曾国藩自以为防线固若金汤,毫无察觉自己已经身临险境。没过多长时间,祁门外两道防线宣告失守,湘军大营暴露在太平军的剑锋之下。听闻此消息,曾国藩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缔造的两条防线竟如此不堪一击,任命的将领竟如此不中用。气愤之余,只能想办法自救,可又怎么自救呢,祁门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在兵法上称为绝地,不久前众幕僚就劝他转移营地,而他却刚愎自用(刚愎bi自用: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意见),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当下召集众幕僚出谋划策,曾国藩说道:“大家都想想办法吧。”可此刻谁还有什么好办法,众幕僚都低头默然。我突然想起一件事,说道:“大帅前不久不是让左宗棠回湖南招募楚勇吗?听说他已经到了江西,此刻正好派上用场。”曾国藩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忘了他,我平时对这家伙没少提携,让他出出力也是应该的。”
原来左宗棠不甘屈居人下,都说他可大授而不可小知,可用人而不可为人所用。来到曾幕后,死缠烂打让曾国藩奏请皇上,准许他练兵带兵。曾国藩被他缠的无奈,只好奏请皇上。不久圣旨下达,准其所请,左宗棠欢天喜地的收拾行李往湖南奔去,不久练成楚勇。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后来左宗棠就是凭借这支军队,收复浙江,北上剿捻(捻匪,主要在河南安徽一带,与南方太平军遥相呼应),镇压陕甘回乱(陕甘回民起义),并在暮年之际带棺出征,收复新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可以说是晚清的鹰派,与当时颟顸(颟man顸han:糊涂而又马虎)的君臣不同,他对外态度一贯主张强硬,绝不示弱讨好。
虽然外围有左宗棠的楚军牵制太平军部分兵力,可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楚军初创,缺乏训练,战斗力不足,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久太平军打到祁门外,湘军兵力有限,而太平军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最晚能坚持到明天晚上已经不错了。曾国藩召集群僚,包括韩嘉胤和他的门生李鸿章,对大家说道:“大家都散了吧,太平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湘军大营看来是难逃一劫了,你们各奔前程吧,我不耽误你们了。”说完竟潸然泪下。想不到一向坚强,喜怒哀乐从不表现在脸上的曾国藩也有不能自已(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的时候,众幕僚都感慨万千。是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想起办团练以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咸,想起饱受的种种挫折和磨难,如今都要尘归尘土归土了,可恨的是大业未竟,就功败垂成(事情快要成功时遭到失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如今再也无法实现了。嘉胤想安慰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跟着众幕僚一起出去,留下他一个人黯然神伤。
当下曾国藩磨墨铺纸,写好遗折后,盘坐在床上,闭目养神。一把腰刀横放在床头,他打算等太平军冲进来的时候,就挥刀自尽,不让此身遭受屈辱。众幕僚此刻都在收拾行李,树倒猢狲散,主帅都自身难保,继续跟下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还是各奔前程吧。但韩嘉胤和李鸿章没有走,李鸿章因为是曾国藩的门生,不忍心让老师独自面对,独立支撑。而嘉胤因为知道曾国藩必能度此险境,不然也不会被称为半圣,因此便留下来,静观事态的变化。此刻外面突然响声大作,喊声,杀声,枪炮声声声入耳。过了一会平静下来,门被推开。曾国藩知道是太平军打进来了,眼也不睁,挥刀准备自尽。李鸿章一把抱住他:“老师,你这是干啥,我们赢了,长毛都被打跑了。”曾国藩恍如隔世,竟有些不敢相信。原来就在太平军快要攻破防线的关键时刻,湘军援军从背后杀出,太平军一时间阵脚大乱,只觉敌人如从天降,死的死,逃得逃,瞬间作鸟兽散。
至此,曾国藩人生中三个至暗的时刻终于过去了(靖港惨败,九江战败,祁门遇险),三次自杀未遂,更让他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也更加珍惜与众人来之不易的缘分。加油吧曾国藩,你已经通过了最严酷的考验,即将去摘取胜利的果实。
祁门解围后,曾国藩觉得辜负了皇上的厚望,刚授予你两江总督的实权,一个胜仗没打就先损兵折将。磨墨铺纸,写好请罪折,请众幕僚批改斧正,李鸿章看后,把“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曾国藩看后直呼“妙哉”。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这一改,意义就大不相同了,把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