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走出养心殿中,亲自将入宫的老太尉陶艾迎了进去。
老太尉见到萧承亲迎,本欲俯身就跪,却被萧承一把拦住。
“老太尉功高劳苦,今后不论何时,皆不需大礼参拜!”萧承看着面前这位头发花白,脸上遍布沟的老太尉,略带动容道。
此前虽然赞他宝刀未老,那也是因为他荣养家中,未曾治军劳心竭力,所以显得精神抖擞。
但真说起来,老太尉陶艾,乃是萧承祖父德宗皇帝,自军中擢拔。到了如今,老太尉已是古稀之年,是货真价实的老人家了。
之前老太尉先是强拖着老迈之躯,领兵急行,这才赶在佛门之人鼓动邕州大营动乱之前,亲自赶至石城郡坐镇边疆,这才阻止局势继续恶化。
然后他又坐镇石城郡,以自身威望稳定军心,守卫边疆,这才使得萧承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夏国国境之内肆意施为。
军中武功,可不比其余的高深武学那般,能够借助浑厚内力,维持住自身躯体生机,而是最为重视气血。昔日威震天南的猛将,如今也因为气血衰败,一身武力跌落至六阶。
在加上数月来,如此劳心竭力,损耗精神,陶艾整个人乍看上去,虽没有什么变化,但此时的他,行走坐立之间,却再无昔日那般矍铄。给人一种凭白苍老了许多的感觉,周身都透露着一股子迟暮之感。
老太尉便是听到萧承免除了自己的叩拜大礼,也是拗着性子,甩开上前搀扶的宫中侍者,执意要跪倒行礼。
行礼完毕之后,老太尉还是推开旁人的搀扶,执意自己站起身来,然后看着萧承,执拗道:
“臣虽古稀之年,但还是不太服老。陛下如此厚恩,臣只能谢绝不受!”
陶艾话语之中,尽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气。
但在旁人听来,却是觉得莫名心中一酸,颇感复杂。
名将垂暮,由来都是最令人惋惜的。
萧承闻言,却是轻笑一声,点了点头,应和道:
“朕亦是这般认为的!朕如今手中虽有些大将之才,但到底年轻,资历不够,可还需太尉帮忙坐镇看顾呢。免你大礼参拜,不过是太尉功勋甚伟,所以才拿出这惠而不费的礼节恩赏罢了。”
说到这里,萧承用半开玩笑的口吻道:
“莫不是,太尉更喜欢金银珍宝?”
老人都是这样,年纪大了不服老,这个时候顺着他说,倒是更为合适。
陶艾年岁摆在这里,早已不是年轻时那般不懂人情世故了。刚刚自己说的那些话,也知道不过是嘴硬罢了。
这个时候听到萧承这半开玩笑的语气,自然知道不过是在顺着自己说话。
堂堂皇帝之尊,又是这般少年得意的有为天子,却如此注意臣子的感受,陶艾心中顿时为之一热。
他喉咙上下滚动,连忙低下头去,闷声道:
“是臣多想了,请陛下恕罪!”
萧承亲手扶住他的臂膀,笑着道:
“好了,朕之前交代了,让太尉你早日回去歇息的。不过太尉执意要先入宫见朕,你把便尽快述职,好让你早些回去。过两天,朕再亲自设宴酬功!”
“谢陛下!”
陶艾先是躬身一礼,犹豫片刻,继续道:
“陛下,臣此次在石城郡坐镇之际,诸子百家之一的兵家兵主戈商,带领一众弟子前来拜见,欲要请臣举荐他们。”
“兵家兵主戈商?”萧承眉头一动道。
兵家门主,便是自称兵主。
江湖朝堂之上,百家之学盛行。世人根据各家在天下之中的影响力,评判出了九流十家。其中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这十家之中,小说家收集天下奇闻异事、街谈巷语,编为故事,在天下诸国之间广为流传,所以影响力不小。
但因为小说家却并无自身学派主张,难以拓展影响力,是以剔除了出去。剩余九家学派,并称九流。
在这其中,却是并无兵家身影。
自古兵戈战事,事关国家社稷存续,按理来说,这兵家不说影响力如何巨大,怎么也应该比杂家、小说家好上太多吧!
只可惜,天下之间,像是儒、法、阴阳、墨这几家出身的学子,也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不通军略的文人啊。各家之中,也都有专注研究战阵之学的人才。
不说别的,出身阴阳家的前太师汪晓,便是阴阳家之中,并不受重视的阴阳兵家一系。汪晓将阴阳家典籍用于兵法之上,领兵征战多年,却是从无败绩。
儒家征战,仁义为旗帜,宣称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以求大义在手,百姓归心,从而无往不利。
法家严苛军法,训练精锐士卒,兵峰所指之处,士卒视死如归。
墨家以机关秘术,打造战争机器,攻无不克。
纵横家俯瞰天下局势,合纵连横,统合诸方兵力,以绝对实力碾压敌手。
道家虽一向主张出世清修,理念与阴阳家不同,但亦有讲述如何借用水、火、风之力,挫败敌军的兵法典籍。
学子入兵家之中,只能学习征战之法。可拜入其他显学之中,也能够学习这些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