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在胶东半岛的这支水军,不过是大奉战略部署中的一支后援军而已。
就占比上来说,也就总兵力五分之一的样子。
想以少数之兵去扭转整个战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在这位新一代名将洪涛的指挥下,说不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迹象。
当然了,这也是殷俊最希望看到的好结果。
在满怀期望中,这队水军小队以低调的姿态出发了。
驶出了浅水区后,舰队开始提速,乘风破浪稳步推进。
所谓兵贵神速。
救兵如救火,确实是耽误不得。
为求效率,殷俊还特地动用了齐誉当初赠给他的那艘‘致远舰’,以增加指挥舰的机动灵活性。
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和这首舰船相比,大奉的舰船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而且,还是全方位性的综合差距。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马车和骡车同道赛跑,虽然外形都是一样的,但速度上却是高低立判。
遥望着被甩在身后的大奉舰船,殷俊有感而发地叹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修身是这个道理,军事上也是同理。不注重科技发展,国防就不会强大!”
叹罢了后,他还不忘下令道:“降低些速度,让后军赶上一赶。”
洪涛闻言笑道:“我岳父曾经说过,科技发展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保持住领先地位,那就要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如果,你只懂得偷窥仿造,却没
有能力开发创新,到头来,都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暂辉煌而已,后继必定无力。”
说到底,还得靠教育支撑!
而教育的开拓,就要先松绑人的思想,破除传统的禁锢,也只有这样,学子们才能具备最基础的创造能力。
若只是天天洗脑、科举应试,培养出来的,都不过是些圈养的庸才而已。
他们除了歌功颂德之外,还能干些什么呢?
连殷俊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亲临战场的这一天,居然领悟出了这番道理。
而他平素推崇备至的文教科举,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了。
算了算了,这些以后再说,还是先顾眼下吧。
……
奉军的进军路线简单且又直接,基本上不绕任何弯子。
所拟定出的战法,也很具针对性。
简言之就是,寻到敌阵的弱点竭力攻打,继而与被围困的奉军形成里应外合之势。只要打出一个缺口来,这席围困就会变成堵不住的沙漏。
当然了,前提得是内部的奉军能充分领会到外军的意图,这样,才能做出有效的配合。
洪涛则认为,只要他们不呆不傻,就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即使看不出来,也能凭借着求生本能向外突破,继而形成计划中的两面夹击。
故,完全不用为此担心。
在一个阴沉沉的下午,这场遭遇战就正式开打了。
过程有些坎坷,但基本上还算顺利。
洪涛以快速突击的方式,成功撕开了敌阵的一角。
而被困里面的残军,也趁着敌舰被冲散的机会果断突围。
里应外合之势,霎然形成。
这完全打了扶桑军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就在奉军刚刚会师,准备要急速撤退的时候,敌人的阵型突然发生了变化,摆出了一副欲要舍命一搏的样子。
而且,还是不留余力地倾巢而出。
这个变化,严重超出了殷俊以及洪涛的意料。
按照他们之前的评估,扶桑人为了保全实力,应该不会鱼死网破。否则,他们就会因军力减弱而失去在高丽半岛的军事发言权。
但眼下的势态,分明就是只争朝夕、不要将来的模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乃是因为扶桑斥候成功探到了大奉援军的真正虚实,且,还准确摸到了该军主帅的相关情况。
奉军的指挥官共有两位。
其中一个名叫洪涛,乃是齐誉的乘龙快婿;另一个则是殷俊,他不仅齐誉的至交密友,还是大奉王朝的肱股栋梁。
若能把他们两个歼杀或者是生擒,那绝对是对大奉以及琼州的要命一击。
明正天皇认为,杀不掉齐誉固然遗憾,但,能屠掉他的亲友也不失为是好的选择。
只要能让他感到悲伤与痛苦,自己就算是出了恶气了。
这么做,非常值得!
在仇恨情绪的刺激下,明正天皇果断做出了牺牲高丽军事平衡的重大决定。
要想得到想要的东西,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对于这一点,她还
是看得非常开的。
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她决定亲自上阵指挥缉拿。
所以,扶桑军的一反常态才让奉军吃了一惊,感觉,对方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这一点,着实打了洪涛一个措手不及,同时,也让在观的殷俊巨感意外。
但是,此二人都是人中龙凤,怎会被这一时的突发给吓倒呢?
回过神来后,洪涛立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