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侍卫禀报,说符贤将军有密信送过来了。
啧啧!
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等到他的信了。
好了,先看信的内容。
符贤虽不是文人出身,但基础的笔墨功夫还是有的,即使有些词不达意,也算是把事情的梗概给说清楚了。
他先就自己之前的‘失踪’,做出了相关解释。
据他所述,他是因为遇到了突然变故而改变了原定航向。自然而然,原定计划也就随之泡汤了。
事情是这样的。
在大湾军出海以后,直接北行剑指扶桑。不过,在即将临近该海域时,却突然遇上了正向东接应的该国舰队。
经斥候打探得知,他们乃是奔着歼灭齐誉舰队而去的。
那么问题来了。
接下来,自己一行是去攻打扶桑本土呢?还是改去驰援齐大人?
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
莫慌,且一一衡量。
倘若进攻扶桑,肯定是可以取得到一定优势的。因为,对方的海军现在已经倾巢而出,基本上再没有任何阻力。
由此不难看出,他们这是主动让出了制海权,而专注于陆地上的防守。
由于没有水军的阻扰,登陆便成了接下来的首要,以琼军在装备上的优势,绝对可以打上一场漂亮的小胜仗。
且,扶桑国土狭长、港口众多,登陆点相当不少,己方可谓是完全占据了进攻上的主动权。
但是,自己麾下的水师陆战军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五千来人。就这点兵力,不可能灭得掉他国。
所以,最终的结果大概为小胜而归。
可是,这种小胜却要建立在牺牲齐大人安危的基础上,你说,这个冒险值不值得呢?
万一齐大人有个三长两短的话,这区区的小捷还有什么意义呢?
权衡过后,符贤果断放弃了进攻,改为是驰援齐誉。
殊不知,扶桑的此举也带着一种围魏救赵的意味,和大湾军的来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在这场博弈中,扶桑的主将相对大胆而符贤却偏于保守,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这并不是说符贤比扶桑人笨,而是他觉得,齐大人的安危远比鬼子的命更重要。
两利相权取其重,无可厚非。
所以,他才会果断地改变计划。
就这样,扶桑舰队在前方领跑,大湾军在后面追逐,并由此展开了一场角力式的比赛。
符贤本以为,己方舰船以依靠代差上的优势可以很轻松地超越对方,但是紧赶慢赶,彼此的距离依旧保持恒定。
这是怎么回事?
细察之后这才发现,原来这只敌军舰队全都配备了蒸汽机动力源,再加上三桅风帆的助力,一时间竟然难分伯仲。
真是怪哉!
他们什么时候研制出来了这个?
震惊了好一会儿,符贤才开始了细致观察。
他惊奇地发现,扶桑人的蒸汽机冒出的‘白烟’甚多,且还‘吼声’震天,貌似不太正常一样。
给他的感觉,有点像是琼州早期时试车用的样板机。
这种品质的物件虽然可短期可用,但其耐损度却是硬伤,或许十来天,或许一两月,该物件就会因受损抛锚。
此乃实战经验之谈,八九不离十。
不过,嘲讽归嘲讽,事情还得正视。
且不论其蒸汽机的质量如何,但于眼下却是形成了有效战力,绝不容有半点小觑。
而齐大人始料未及,难不保会吃个大亏。
所以必须得跟紧了才行!
可谁知,跟着跟着,对方竟然突然转向驶去了应天府海域。
又由于符贤不想和大奉方面发生交际,于是就选择了放慢速度远远遥望。
他就不担心应天被袭?
有啥可担心的,大奉的守军又不是吃素的,这点突发都应付不来呢?
结果,他失算了。
在措手不及之下,应天守军被打得稀里哗啦,溃得比那秋季腹泻还要流畅。
而正当符贤准备要伸出援手进行帮助时,扶桑军居然又闪电而退了,丝毫没有乘胜掠夺的意思。
方向,赫然是朝着正北而去。真是怪事了。
扶桑人这么有头无尾地打了一仗,到底图啥呀?也就是,摸不清其目的所在。
符贤掩住狐疑,决定继续追赶……
以上这些,便是符贤书传过来的密报。
齐誉放下书信,对身侧的黄飞问道:“黄兄,你怎么看?”
“问我?”老黄先是一愕,而后便不懂装懂地胡编道:“依某看来,敌人明显是在玩声东击西的把戏。它先是攻击应天府,而等到应对的驰援军到那里时,它又突然给你来个大转向,转而向北攻。这样,不就打上措手不及了吗?”
喝!
居然猜对了!
别说,这还真是一招声东击西之计。
只不过,他这北击的说法还不够精准精确。
对此,齐誉作出解释道:“敌人若不绕这个折返,我还真猜不出他们的实际用意,然经这么一引导,我反倒是摸出头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