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畅淋漓地吃完一顿中餐火锅,时间已经过了深夜10点钟。
两双男女终于要骑车返回自己所在社区公寓,只是刚行驶没多久,就又遇到一家深夜里依旧灯火辉煌的电影院,影院外墙贴着这段时间热门的《天地大冲撞》、《木乃伊2》、《自杀小队2》等好莱坞大片的巨幅海报。
另外还有一直延伸到街边的长长队伍。
今天已经是12月19日。
周六。
前苏联地区普遍过的东正教圣诞节,时间在1月7日,不过,维斯特洛体系的强势运作下,乌克兰的影院市场,好莱坞大片基本上与北美实现同步。
看到街边排出的队伍,谢尔盖才突然想起,对其他人道:“嘿,如果我没记错,《自杀小队2》昨天上映啊?”
其他人还没来得及回答,身后的玛丽已经拍着男友肩膀:“继续,不许停,我们今天不能再花钱了。”
另外一对立刻又调侃地笑起来。
谢尔盖无奈,看看没有停车意思的亚历山大两人,只能继续。
亚历山大注意到作为影迷的谢尔盖期许神色,说道:“周末人多,我们明天要早点去度假村,晚了滑雪场肯定要排队,电影明天晚上再看。”
谢尔盖想想也是,只能作罢。
亚历山大的女友叶琳娜倒是又忍不住小小愤青:“电影院里全是好莱坞电影,我们永远别想看到自己国家出品的影片了。”
亚历山大反驳:“怎么没有,我们上个月还看了一部爱情片,还是里夫尼传媒投资拍摄的,你不是觉得不错吗?”
“我是说,像《天地大冲撞》那样的科幻大片。”
旁边谢尔盖道:“即使没有好莱坞,我们也很难制作那样的电影,《天地大冲撞》只是制作预算就1.2亿美元,乌克兰即使有人拿得出来,也不可能投资拍电影。”
大家又是笑。
四人恰好骑车拐了个弯,进入一段相对僻静的小路。
玛丽看看四周没有其他行人,这段道路又是隔了好远才亮一盏勉强照明的路灯,忍不住道:“这里可真黑,路灯都没几盏,还只亮了一边,太抠门了。”
“用电紧张啊,”去年还考过发电厂的谢尔盖对此难免有所关注,回应女友道:“里夫尼现在工厂太多了,引入周边各州的多余电力,还一直在建发电厂,电力依旧紧缺,听说北边核电站的电力已经不再往基辅输送了,全部转往这边,为此两地官员都闹到了总统那里。”
亚历山大听得津津有味,闻言道:“基辅电力也不够吗?”
“不是不够,是没准备,”谢尔盖道:“罗夫诺核电站不往基辅送电了,基辅就只能重新建造电厂和电网弥补短缺,现在当局哪有钱做这些事情?”
玛丽跟着追问:“那总统插手了吗?”
“插手了,但电力还是留在我们这里,因为我们开价高,传输损耗还低,能让罗夫诺核电站增收20%,”谢尔盖带着几分不知不觉把自己代入罗夫诺人的得意:“反正,基辅现在亮不了灯的街区肯定比我们这里还要多。”
谢尔盖说完,亚历山大和玛丽也莫名多了几分与有荣焉。
里夫尼能和首都抢电,也是很厉害了。
倒是叶琳娜一直沉默,片刻后说道:“其实,我偶尔会想,如果苏联还在,肯定比现在更好。”
大家都不是什么不懂的愣头青,又接受过高等教育,再加上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听叶琳娜突然这么说,一时间都陷入沉思。
短暂沉默,亚历山大突然骂了句:“都怪戈氏那个碧池。”
谢尔盖感受着亚历山大的咬牙切齿,顿了顿,说道:“当时苏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都无法在持续下去了,改革是必然的。”
玛丽弱弱道:“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改革,”叶琳娜说道:“不是革命。”
谢尔盖点头道:“革命式的改革只会导致一切被摧毁,所以,我们只能从头再来。”
亚历山大跟着附和:“而且,我其实并不觉得我们的体制已经无法持续,否则,苏联为何能有曾经的强大?问题还是经济,呵,就像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竞选口号一样。要知道,苏联当初的经济困境远没有美国三十年代那次大萧条严重,只是一次和西方类似的经济低迷周期,西方经历过那么多次经济周期都能够复苏,只要方法得当,我们肯定也能走出困境。然而,戈氏那个蠢货,完全把经济困境归咎到体制上,选择了彻底推倒一切,也摧毁了一切。”
叶琳娜很不想说自己的某些观察,但还是道:“是啊,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我们所在的里夫尼,最近几年的发展明显带着计划经济的模式属性,一切都有着严格的规划,根本不是西方自由经济的那一套。”
“这确实是很荒谬魔幻的一点,”亚历山大道:“西方社会最富有的西蒙·维斯特洛,利用计划经济的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在前苏联的废墟上打造了一座繁华城市。”
玛丽听着爱人好友们的思辨,只能沉默。
第二天是周日。
昨夜回家路上的那些讨论终究只是插曲,生活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