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姑苏(2 / 2)

立即给林如海行了个礼:“草民林如清,见过林大人。”

“如清”是身体原主人的字,在古代,称字不称名才是表达亲密与尊重的方式。

饶是林如海看惯了花团锦簇,也不由得对林清眼前一亮。

当真是“玉树临风美少年”!

这长相与气质,怕是和他亡妻娘家“衔玉而生”的侄儿相比也不遑多让。

美丽的事物总会令人心情愉悦,林如海见到林清这般知礼,脸色也稍有缓和,“不必多礼,你我同宗同族,原就是兄弟,无需见外。”

林清闻言,只道不敢。

接着二人又彼此寒暄了一番,林如海也预备借机考量林清一番。

“哥儿如今几岁?及冠否?”

林如海在派刘贵去房州前就已经调查清楚林清的全部底细,问他年纪也不过是为接下来要提的事做铺垫。

读书人,尤其官场中人,说话最会兜圈子。当然,他们看人也很有一套。

林清听到林如海问他年纪,忙道:“周岁十六,尚未及冠。”

林如海闻言,蹙眉点了点头,又捋了把胡须,才若有所思道:“唔,那也不小了。”

“不知哥儿可有入仕途的打算?若有的话,做兄长的届时也能帮衬你一二。”

林清听了林如海的话,登时紧张起来。

他没料到林如海会把话说的这么直白,让他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而且无论是在书中还是方才林如海给他的印象,一直都是谨慎且深不可测的。

忽然间这么直白,实在是很反常。

思及此,林清忽而灵光一闪,察觉到林如海千里迢迢把自己从房州接来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可他又的确有科考入仕的心,毕竟不入朝为官,他以后怎么有能力护黛玉一世周全?且不参加科考,他这系统不白白浪费了嘛!

林清心中经过一番思量后,方才斟酌答道:“圣人言:学而优则仕。弟弟我既是决心参加科举,那必定是怀着济世天下的理想。”

“济世天下?”林如海看着眼前的林清,意味不明的笑了,“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然而林清只是恭谨的低着头,并不答话。

林如海的气场实在太强了,多年来养成的官威可不是闹着玩的。林清只能尽量让自己避免和他进行眼神接触,要不他怕自己会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林如海面前。

其实林如海的态度已经够和蔼了,可他依旧能感受到对方身上释放出的无形的压迫感。

想起自己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所谓帝王将相,那种无形的威压和面前的林如海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林如海见面前的林清恭谨又从容,满意的点了点头:嗯,是个有定力的孩子。

他也受命担任过几任监考官,寻常学子被他问话,除少数回答的不错外,其他不是答非所问就是被吓的惶惶。

科考考的不仅是学识,还有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即使准备的再充分,临场也很难发挥出来。而今看这孩子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心理素质倒挺不错。

且看他方才的谈吐,颇有涵养知进退,并非刘贵说的那般不堪。

反正他瞧着是比那贾府的哥儿强不少。

林如海问话也是点到为止,只让林清安心住着,好好准备二月的县试,他已为他请好先生。

是的,林清至今连个秀才都不是。

所以能理解林如海听到林清说要“济世天下”时会不由自主的笑了吧?

但凡济世大才,除少数天赋异禀外,哪个不是少年神童?

十二岁拜相的甘罗就暂且不提,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甘罗。

就说科举制同样发达的明朝,名臣杨廷和与张居正。一个十二岁乡试中举,十九岁中进士;一个十五岁中举,二十二岁中进士。

若想成为济世大才,应当以这二人为标杆。

所以现年十六却连个秀才都没混上的林清说出那番话,真的,让外人听见真会笑掉大牙,林如海还算是涵养好的。

不过嘛,今时不同往日,林清有了“金手指”,从某种程度来讲也算是“天赋异禀”,所以只要后续计划得当,成为济世大才也并非全然痴人说梦。

这不,才复习一个月不到,林清就顺利通过了县试,紧接着又在同年四月份前后通过了府试和院试。

三门考试完毕,林清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秀才。

虽然在林如海看来,考上秀才的难度并不大,但林清能通过的如此顺利也不禁让他倍感欣慰,至少这孩子没有他想像中的那般厌学。

今年八月整好是秋闱,林如海原本想让林清三年后再参加乡试,到时把握也更大些,谁知林清竟主动找到他,说要参加今年的乡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