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门郡,平城。
一名军士慌慌张张地跑到了城主府中,对守城的官员说道:“大人!您快到东城门去看看吧,大事不好了!”
“嗯?”
此刻也不是处理公务的时间,守城的官员刚刚吃过晚餐,正坐在饭桌前发呆。陡然间听到这军士声嘶力竭的声音,还有些发愣,半晌之后才反应过来,随手取过一件衣服披在身上,随着这名军士上了东城墙。
“发生了什么事?”
上城的时候,他才如梦初醒地问了这么一句。
“大人,城东出现了大批的军队,正在朝着我平城而来!”
“大批军队?”守城官员闻言登时是一愣,站定了问道:“马良大人不是从我们平城调遣了六十万人支援到雁门关去了吗?会不会是前线的战事不吃紧了,这些军队被马良大人派遣回来了?”
这名军士摇了摇头:“大人。绝无可能!”
“末将远远地望去,只看到这支行进的军队中打头阵的便是骑兵部队。我们雁门郡所有的骑兵部队几乎都在雁门关,怎么会出现在平城周围呢?”
守城的官员听到这里,顿时觉得此人说得有道理,算是搞清楚了眼下的状况,登时不敢怠慢,下令让手下的军士先紧闭城门,然后飞速地登上城墙,往天边看去。
虽然此刻正是夜晚,但是今天的天气很晴朗,借助月光依稀可以看到大股部队正在朝着平城极速行军,约莫再过上一两个时辰,就要到平城的城下了。
守城的官员望着远处黑压压的一片行进中的军队,心中很是紧张。
他早就听闻雁门郡北部的雁门关正在发生激战,但是他以为南部的平城可以安全无虞,但是没想到今日突然出现了大量行进的部队,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城中……城中还有多少人马?”
一旁负责守东城的将领见了这样的突发情况也很是紧张:“大……大人!城中的人马都被马大人调去雁门关了,此刻城中可用之兵不足十万。”
守城的官员闻言顿时慌了手脚,颤抖着身体死死地盯着远处不断逼近的部队:“去!传令!传令城中所有的军队!让他们做好防御的准备,叫所有的弓弩手部队上城守城!”
“啊,好!”
这军官立即吩咐一名手下的亲信士兵去传令。这名士兵得令立刻准备去传令,可他转过身去还没来得及走,就听到一阵马蹄声响起,原来是一名骑手飞奔而至。
“我是大秦信使!来自李牧将军军中!李牧将军奉了大王的命令,星夜兼程赶回雁门郡!”
“我是大秦信使!来自李牧将军的军中!李牧将军奉了大王的命令,星夜兼程赶回雁门郡!”
“是奉了大王的命令!”
“平城此刻是谁主事?城上可有人能管事?出来一个能管事的!”
大秦信使?李牧军中?
城头这守城官员立刻像是溺水时抓住了一根水草一般,死死地抓住不放,眼中闪烁出希望之光:“这里!我是马大人留下的官员!平城我主事!敢问将军何事?李将军离此不远了吗?”
这名信使见天色太黑,伸手不见五指,便拔出了腰间的宽刃剑,借助着城头微弱的火光在空中挥舞了一下,借助映衬而出的点点微弱光芒,指向了远处在黑暗中行进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军队。
“这便是李牧将军的军队了!”
“李牧将军打探到平城以南要有战事发生,临时决定调转行进方向入驻平城!”
“这是……这是李牧将军的军队?”
城头的官员不敢置信地问道。
按道理来说,若是李牧的军队赶到,他们至少要在五日之前便得到消息,提前准备才是。现如今这支军队已经出现在视野可见的范围内才有信使赶到,让他不由得有些怀疑。
这真的是李牧的部队?这若是真的,这支军队的行军速度也太快了吧?居然能做到和信使同时赶到。
见城头的官员不敢相信,信使也没有多废话,翻身下马站立在火光能够照射到的地方,静静地站在这里,等待着李牧大军的赶到。
城头那名得令准备离去的军士见状,怯生生地问守城的官员:“大人,还需要我去报信吗?”
守城的官员咬了咬牙:“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算真的是李牧将军的部队,见我们如此小心谨慎,也一定不会生气的。”
“诺!”
军士得令后大声允诺离去。
约莫一刻钟的时间过去,第一支在附近巡逻的三千人铁弓兵部队拿着白铁长弓来到了东城的城墙上。望着身后挽弓搭箭的弓弩手部队,官员总算是放松了一些。
三千人的弓弩手部队虽然不足以改变战局的走向,但是这些马良精心挑选出来的士兵,个个都是射箭的好手。即使不能战胜敌军,也能从敌人的身上啃下一块肉来。
半晌之后,一名将军模样的人身骑一匹枣红色的骏马,借助夜色的掩护出现在了平城之外。
“李将军!”
刚刚赶到报信的信使顿时心下一喜,连忙高声呼叫道。
这“李将军”仔细看了看平城禁闭的城门,用不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