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重生迷醉香江> 第六百四十九章 放心的卸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四十九章 放心的卸任(1 / 2)

在乔峰飞回香港的第二天就接到了金勇的电话.

“乔先生厉害.“乔峰一进门金勇就一脸佩服的说.

也不怪金勇佩服,就希尔斯堡惨案发生的这段时间以来,因为第一时间的关注报道和对南约克郡警察局和英国当局,乃至唐宁街十号的抨击,以及之后对真相的深入调查挖掘,明报在香港的销量可以说上了一个显著的台阶.往日明报的日平均销量在十八万份左右,但这段时间以来,基本就没有低于二十三万份的,有好多天更是冲破了三十万份.

香港虽然地方不大,可是足球文化却是很深的,这可能跟它是英国的殖民地有关系.反正香港明星里几乎多数喜欢踢足球,像黄日化他们经常一起相约踢球.明星喜欢,大众当然也喜欢,自然而然对于英国希尔斯堡的一场球赛引发的惨案相当关注了.

再加上事情的所谓真相一转再转,香港市民非常想知道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是持续关注下来,然后最早开始报道的明报的销量自然而然的就大大提升了.

“哪里哪里,查先生过誉了,只不过恰逢其会罢了.说实在的,我也没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轰动和效果.“乔峰连连摆手谦虚的说.

“乔先生过谦了.能在新闻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衡量轻重然后及时抓住机会跟踪报道,这可是做新闻最重要的能力,乔先生有这个能力,而且做得很好.“金勇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这让我想起了刚办明报时候的自己.“

当年离开了大公报,金勇在1959年创刊明报,那时候明报的发行全靠金勇在报纸上发表武侠来带动销量.哪怕那时候金勇的武侠独占鳌头,可那时候的明报却一点逼挌都没有的.

完全的就是市民小报,除武侠外还有马经、影视报道等,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娱乐小报,看的基本都是普通市民,精英阶层基本不看的.更别说像现在这样是华人世界里最举足轻重的报纸了.

客观和忠实是明报的标签,不仅备受港英当局关注,甚至也受到内地和台湾的重视.

而明报之所以从一介市民小报变成了现在的颇受政商国内外关注的高逼挌报刊全是因为金勇能抓住机会也敢于抓住机会.

1959年6月6日明报社评:“‘拥护’公正与善良‘这五个字,就可以说是我们的立场”.

金勇将明报的定位直接和市民小报区分开了,明报要走的不是娱乐大众的路子,而是走的严肃,客观,忠实于事实的路子.

同年10月16日社论再说:“本报自称不左不右,绝对中立,……真正中立者惟《明报》一家”。1960年2月21日社论:“我们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是反共人士,……我们希望全中国人民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民真正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选举政府工作人员。”二周年社评再次声明:“我们的目标如下:1.严格遵守公正无私、不左不右的立场,拥护中国人的利益、香港人的利益。……认为中国这个国家,比共***或国民**重要,更比美国或是苏联值得我们爱护。……5.《明报》虽为小报,但博大有容,不害怕、不拒绝任何方面意见。”

《明报》的真正崛起是在1962年5月.

正是那个根本不存在自然灾害的“三年自然**”时期,大量民众逃往香港,到5月达到高潮,每天都有数万人涌入。8日,金勇决定让明报打破非法入境不予报道的立场,开始大规模报道这一事件。

那一天的头版头条是:爷娘子弟哭相送尘埃不见罗湖桥,副题为”五百余偷渡入境者,昨被集体遣返大陆,送行亲友临风涕泣哀声动地“

此后,受明报的影响,香港其他报纸亦紧跟明报脚步对这一敏感话题亦跟入报道。明报在此事件中的立场,是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既同意香港政府的做法,即因涌入人数巨大、难以消化而将难民集中梧桐山,同时呼吁港人予以救助,向灾民提供水和粮食等。

此一事件后,《明报》发行量迅速上升,成为香港的大报之一。

而明报真正成为一份大报,是之后在与香港《大公报》等的笔战中。1964年10月20日、24日,针对大陆成功引爆原子弹,明报社论《***爆炸原子弹的评价》、《核弹是一种罪恶》,还反对外长***“当了裤子也要搞核弹”的观点,认为这是牺牲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由此引发香港左派报纸的围攻。

(不好详写,不然又要被屏蔽了)

对左派报纸的围剿明报的反击是坚决有力的,但语言是理性,例如《一切归功于党》的社论中,直接向《大公报》发问:”为什么我们批评《人民日报》社评便是反***呢?《人民日报》就是“华”么?关于大***的消息报道,你们到底有没有造过谣?一共造过几次谣?”

论战过后,明报发行量达到7万余,超过《大公报》。

在之后的动乱中,明报发表的金勇的社论更加频繁,回报是,《明报》的发行量仍然上升,达到20万份。

可以说,明报的崛起完全就是抓住内地那段特殊时期的种种错误报道评价预测,才有了明报的崛起,才有了明报逼挌的提高确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