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楚帝国有限制性的放开了单发线膛步枪的出口后,各藩属国迅速找上门来下订单。
仅仅是前期的这一批订单总额就达到了两百多万支,覆盖了二手十八型步枪,十九型步枪以及全新的十八型步枪以及十九型步枪!
各国根据自身的财力以及急迫性进行选购,不过大部分都是选择了采购一批二手货再搭配部分全新步枪的模式……其实这些人大部分还是想要二手货的,毕竟便宜……全新的单发步枪太尼玛贵了。
但是是二手步枪没这么多……尽管当年大楚帝国生产了大量的十八型步枪和十九型步枪,这些这玩意也是个消耗品,而且楚军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海外各地打仗……武器装备的损耗也是在持续的。
在长达二十年的服役过程里因为作战以及训练,这些单发步枪实际上有相当多一部分都已经到了使用寿命,很多连膛线都磨光了,到现在,哪怕是楚军把民兵部队以及外籍军团里的单发步枪全部收上来翻新出售,也凑不出两百万支啊!
所以除了最开始的瑞典王国,芬兰王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拿到全部比较便宜的二手步枪外,后续的那些土著国家的采购,都是采取了二手步枪搭配新枪一起买。
这意味着,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又得到了一批全新的十八型步枪或十九型步枪的订单……并且仅仅是这第一批就至少有几十万支,而且这订单价格还不便宜。
这对帝国的国防工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于是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就已经停止了大规模量产,只维持了极小规模生产的单发线膛步枪生产线,又将会迎来大规模的扩充,甚至有希望超过之前年产三四十万支的巅峰水准……毕竟这可是承接了除了帝国之外,几乎整个文明社会的步枪需求呢。
不过问题也不大……因为这玩意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国防工业而言没什么技术难度。
再加上这些年的大楚帝国实际上也没有停止十八型和十九型步枪的生产……只不过产量比较小而已,虽然正规军不用单发步枪了,但实际上单发步枪在这之前也有不少的用户,主要用于供应西非王国,美宋王国等楚裔藩属国以及外籍军团,订单虽然不多,但是依旧维持了生产线,很多一些专用的机械设备虽然没有再用了,但是也是被封存了起来。
如今只需要把这些专用设备重新启封,然后加上一些通用设备就能够迅速大规模量产。
说起来也挺搞笑的……大楚帝国的枪械水准都已经达到了小口径无烟药连发步枪的水平……二十七型步枪和二十八型步枪,这两款步枪的技术水平已经和原时空里各强国1900年左右的枪械水准相当了。
但是,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依旧还在或多或少的生产更落后的十一毫米黑火药子弹的二十五型连发步枪,十八型,十九型单发步枪!
不仅仅是线膛步枪,实际上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都还在持续的量产火帽击发枪,甚至燧发枪。
为什么还在生产燧发枪?因为楚国人在非洲和部分原始部落做生意的时候,买的的就是燧发枪……而在四十年代的时候,楚国人在非洲甚至卖的还是火绳枪呢!
不仅仅是火枪,就连盔甲,刀剑长矛这些冷兵器,楚国的国防工业也在生产并出口啊,很多非洲原始部落的人,人家就喜欢来自楚国的这些钢制神兵……卖的老贵了。
火帽击发枪在这之前,是主要面向欧洲以及西亚以及印度地区的主力出口枪械……不过最近几年的出口销量已经不太行了。
主要是这玩意技术门槛不高,已经有很多土著国家可以自行仿制这些火帽击发枪了……毕竟火帽击发枪,枪支本身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技术难度,只要你能够造燧发枪,那么也就能够造火帽击发枪……这两者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差距。
两者有差距的是铜火帽。
但是火帽这玩意他们可以找楚国人进口,同时也有部分土著国家也自己仿制出来了火帽。
这些国家往往一边进口火帽,一边偷偷摸摸利用走私进口的设备自行生产火帽,然后两者混着一起用瞒天过海,避免楚国人找麻烦。
也正是因为火帽击发枪的技术门槛太低,那些土著们很容易仿制,导致火帽击发枪出口量连年下降,所以国防工业那边才会推动线膛武器的出口……那些土著们搞个火帽击发枪问题不大,但是线膛步枪……呵呵,哪怕他们光明正大的搞,只要楚国不卖设备,没有二三十年都搞不出来。
其他不说,光是材料这一点就够他们折腾几十年了……还有精加工水平也不好折腾,这玩意对公差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的,而这种公差要求对设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火帽击发枪这东西,这些土著国家还能够靠着熟练工匠,再靠着走私的少数楚国设备进行生产。
但是线膛步枪……在大楚帝国限制工业设备出口的前提下,他们想要搞出来,他们得先解决钢铁冶金,重型机械制造,精密设备制造,化工等一大堆问题……简而言之,他们得先建立一整个成套的工业体系才行!
其实要求也不用太高,有个第一工业革命末期水平也就勉强差不多了。
但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