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浣洗局这样的地方,用水基本上是常年不断的。这里是为皇家浣洗衣物的地方。历朝历代都有类似浣衣局的相关机构,名称不尽相同。
浣洗局内之前甚至于都是去宫外的汴河洗衣,冬天的时候寒冷刺骨。许多年老的宫女,或者因罪被罚入浣洗局的嫔妃,冬天的时候可以说是在这里受尽苦楚。
寒冷的冬季,汴河结冰。需要凿开冰面,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洗衣。若是洗不干净,还要受到惩处。
皇帝的衣服,也是由浣洗局来清洗。不过,一般清洗的都是皇帝的内衣。至于龙袍,基本是穿脏就扔掉的。
龙袍会被扔掉,难道说龙袍都是一次性的么?
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皇帝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身着龙袍的。一般只有重大场合的时候,皇帝才会穿着正式的龙袍。
皇帝的服饰一般可以分为礼服、吉服、便服。而龙袍,则是吉服当中的一种。龙袍,其实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外套。因为普通人也穿袍子,只是皇帝穿的比较特殊。
要知道,正式场合的龙袍那都是金丝缝制,上千道工序的。如果直接洗,那么结果必然是绣花晕染、花扣扁塌,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织物破裂。
龙袍的材质可不是普通衣物那样简单,它的制作材料包含了很多的奢侈物料,比如有上等蚕丝,高端的丝绸,而且还配备了品质上乘的珍珠、美玉乃至孔雀等动物的羽
毛。从材料上来看皇帝的龙袍绝对是不能够水洗的,否则一件龙袍就给洗废了。
穿旧的龙袍只有一个结果,作废。把里面的金丝还有值钱的东西回收利用,然后再为皇帝重新准备新的龙袍。
好在龙袍不是每日都穿的,这种正式场合穿的衣服,其实并不怎么舒服。平日里,皇帝在皇宫中多以便服居多。
像是唐小宝,他就不怎么喜欢穿龙袍。
浣洗局有了自来水,大冬天的就不必去寒冷的汴河洗衣了。而是,可以在浣洗局室内洗衣服。
皇后董七七在得知浣洗局的情况之后,甚至于命人在浣洗局内架设了两口大锅。为的,就是冬天这些宫女能够有热水用来洗衣。这样一来,整个浣洗局的宫人,对皇后都是感恩戴德。
董七七身为一个皇后,她没有玩弄什么权术。可是,她依旧深受皇宫宫人的爱戴。如同历史上,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一般。
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
马皇后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家法,经常翻阅查看。有人说,宋朝的皇后太过仁厚了吧?马皇后反问道:“过于仁厚,难道不比
刻薄更好吗?”
马皇后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更是爱民如子。她也是在朱元璋起家的时候便嫁给了他,然后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这一点,她与董七七有着相似之处。当然,董七七无法做到马皇后这般的气势。毕竟,董七七过于单纯了些。
反过来想,这也未必是坏事。好在,唐小宝开设的太学课上,董七七也时常的去旁听。
在太学学府,皇帝唐小宝作为授业老师,亲自登台为学子们授课。没有人知道,在一旁的一处卷帘之下,有太监和宫女严密护卫的卷帘之后,是当今的皇后。
因为是皇帝亲自授课,这些太学的学生们,自然也没有人敢偷懒。再者说了,能够进入太学学府的,都是今年恩科的进士。这些人,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学起知识来,也是进步神速。
不过,唐小宝教授给他们的东西实在是过于前卫。这使得,许多人对这个世界产生了自我怀疑。
古人更多倾向于神学,而现代则更多的是应用于科学。这些学生们进入了太学学府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科学原理。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
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宋朝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宋初仅设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宋仁宗庆历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始以东京开封锡庆院兴办大学,招收内舍生两百人,采用胡瑗的湖学法制订“太学令”。
宋神宗赵顼时,扩建太学,增加学生名额达两千四百人,设八十斋,并重订太学条制,推行三舍法。
而唐小宝的大时王朝,太学更是朝廷的最高学府。进入太学的学生,都是清一色的进士。
这些人,原本都是可以做官,委任一方的。可是唐小宝将他们留了下来,因材施教。
有的喜欢钻研珠算,唐小宝便教授他们数学几何。有的喜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