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太医也着实胆大,他们只是一个小人物。可正是这样的小人物,往往却有着一颗心怀天下的悲悯之心。
王太医深切的体会到百姓们深受暴君之苦,而小定王是百姓们唯一的希望。只有小定王当上了皇帝,百姓们才有一线生机。
如果历史按照这样的发展,小定王执掌天下的话,确实有可能就没有唐小宝他们什么事了。
然而,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往往显得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王太医和孙太医计划在圣帝的汤药中下毒,要知道毒药想混入宫中,其实是千难万难之事。好在俩人都是太医出身,还是有些办法的。
只是,这孙太医着实吓得厉害,虽然有一颗正义的心,却缺少临决大事的能力。
太医院当值,其实是个十分危险的职业。尤其是,面对圣帝这样的暴君来说。陪葬和殉葬,都是寻常之事。
甚至于,有上朝的太医早上临行前就会和家人洒泪告别。因为他不知道这一去,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等下朝之后,一家人又欢天喜地的庆祝,终于平安了。而这种高压态势之下,真能把人给逼疯。
有过先例,翰林院就有三名官员受不了这种高压有两个疯癫了,一个跳了井。而圣帝居然乐此不疲,他觉得这样很好玩,让臣子们上朝的时候无边的恐惧,这很好玩。
可以说,圣帝是在花样作死,把大好的河山就这样葬送在了
自己的手里。直到,眼下群雄并起他才开始慌了。
太医院给圣帝的诊断是: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说了这一大堆,为的就是把圣帝的病情说重一点,然后辨证施治医治好了之后,太医院能够得保平安。
圣帝在服用了太医院开的几味药之后,病情确实大有好转。他本就是被造反的起义军们气的急火攻心,这日等到了王太医和孙太医当值。二人,开始密谋自己的计划。
换班的赵太医略觉奇怪,因为他看到王太医身子不住微微颤抖。而孙太医整个人,则直接是吓得面无人色了。
这让赵太医疑惑不解,他对着二人一拱手:“我说二位,你们这是怎么了?”
王太医多少还有点放松,孙太医直接是牙齿打颤面色惨白,王太医结结巴巴:“没、没事,我二人担心、担心的是圣上的病情。”
赵太医年逾七十,花白胡子一大把了。听到王太医这么说,也只能是捋了捋胡须长叹一声:“我等这做太医的,在外人看来表面风光。实则是性命攸关,搞不好身家性命都得搭进去。不过这圣上此次病症相对轻微,服药之后更是大为好转。二位,断可不必如此惊慌。二位今日用药的时候,加倍谨慎小心些就是了。”
作为太医院年纪最大的人,赵太医深知这些同僚们恐惧的原因。若是圣帝的病情得不到控制,
或者说复为转恶,那么这些太医随时都有可能受到牵连。喜怒无常的圣帝一旦把怒火牵扯到太医们的身上,轻则上刑重则杀头,都是极有可能的事。
只是这圣帝的病情已经大为好转,这俩人却吓成这样,未免有些过激了。不过想想圣帝的残忍暴虐,倒也是情有可原。
孙太医紧张的点着头,牙齿依旧不住打颤:“是、是、是,赵、赵太医说得对,对、对。”
这孙太医着实吓得厉害了,王太医甚至于有些后悔拉他入局,他只好站出来替他解围:“想是这些日子我二人我圣上的病情担忧,这才失了些分寸。天幸圣上好转,我等、我等自理会的。”
赵太医叹气的点点头:“是啊,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今日你二人当值,用药的时候定要掌握好分寸,应该无碍。”
太医们明明判断出了圣帝的病情,却不敢施以猛药。就怕出什么差错,所以太医们开药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只要按方抓药,本来就已经好转的圣帝,不会出什么问题。
孙太医直接吓得说不出话来了,王太医替他应承着,好不容易送走了赵太医,王太医这才急切的说道:“孙太医,你、你怎地如此失态,莫慌莫慌,要沉住气。这药,你可曾带来。”
想起惨死在圣帝酷刑之下的那些冤魂们,孙太医怎能冷静的下来。他颤抖着从怀里,抖抖索索的拿出了一味用油纸包裹的草药:“
带、带了。”
太医院药房的草药都是登记在册的,每一味药都有着严格的记录。包括这味药有几钱几两,都详细登记。一旦查询的时候,就能够清晰的知道太医们施药的时候用量多少。
毕竟许多中药都是有毒的,皇帝想保住自己的安全,就不得不防。
孙太医身上的中药并非是太医院所有,而是私下从家里带来的,能够避开宫卫的盘查,也是敢冒大险了。
孙太医带着的,只是一味寻常的中药附子。
附子又名“乌头、附片”,是一种常用的温里药,中医认为其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但同时它也是味有毒性的中药。从西医的角度来说,附子具有消炎、抑制凝血、镇痛、镇静等作用。
附子的毒性主要是来自于内里含有的乌头碱。乌头碱只要摄入0.2mg就会导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