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资历深厚、地位超然的荀爽挺身而出, 表示怡然书局的一切事务由他负责,并向亲切地向孔融承诺之后会送他一整套经书,邀请他讨论其中的奥义, 成功将人哄住。
所有人都偷偷松了口气,吕昭借着桌案的遮挡,朝荀爽比了个大拇指。
荀爽悠然端坐,慢条斯理地顺着胡须, 尽显高人风范。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把北海相手动切换成待机模式, 防止他继续说出点什么搞人心态的话后, 大家接着讨论正题。
吕昭提出她欲上表请封刘备为徐州牧,没等其他人发表观点,刘备先婉拒道:“备如何敢当此重任?论功绩,还是您更合适。”
“我奉父亲之命, 督南阳、颍川、汝南和沛国四郡事务,实在是腾不开手。”吕昭诚恳道, “陶使君已去,眼下徐州诸事未定, 拖久了恐生祸端, 唯有您能安抚人心,稳定局势, 还请莫要再推辞了。”
刘备:“这……”
其余人接收到吕昭的眼神暗示, 纷纷表示赞同,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解起来, 经过一番必要的拉扯后, 刘备总算接受了。
确定了主心骨, 还得分别安抚并治理各个郡国。
陶谦初至徐州时也曾励精图治, 任用陈登为典农校尉, 开垦田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但临死的前几年,他行事愈发昏聩,亲近小人,疏远贤明,纵容丹阳兵肆意妄为,搞得各地动荡,人心惶惶。
现在陶谦去世了,他留下的那些问题,也该被一点一点清理掉,免得将来生出更大的麻烦。
因此在深思熟虑后,吕昭还打算表陈登为彭城相,陈应为下邳相,臧霸为琅琊相,糜竺为东海太守。
曹操刚犁地似的把彭城国祸祸了一遍,上到豪强的万石粮,下至百姓的一粒米,能抢走的全都被抢走了,谁也没能躲过这场灾祸,以至于郡国内目前竟是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状态。让这样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恢复成曾经的繁华,对前来经营治理的地方官而言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这人必须有名望,百姓们听到他的名字,都信任他,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也必须有真才实学和类似的经验,到任了就能上手,重建工作刻不容缓,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还得能吃苦耐劳,亲自下基层考察劳作,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陈登就是以上所有要求都能达标,甚至还能超标的优秀栋梁。他的履历非常漂亮,曾经在陶谦的指派下督办农事,劝课农桑,推行屯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带领百姓们成功度过□□,还为府库积攒了足够的粮食,由他去治理彭城国,再合适不过了。
陈应出身下邳淮浦,陈家乃是当地著名士族,声望斐然,三代之内出过根正苗红的三公,由陈应来治理下邳国,推行政令时遇到的阻碍会小很多。
派糜竺去治理东海郡也是同样的道理。东海糜家虽不及下邳陈氏显赫,但是累世巨富,且糜竺为人正直敦厚,是这个年代很难得的、虽然富有却不恶劣盘剥百姓的豪强,因此百姓们比较乐意买糜家的账。
以上几位靠名声和政绩立足(还有钞能力),臧霸则较为很特殊,他依靠兵势掌权。
臧霸最开始从属于陶谦,被拜为骑都尉,但之后收拢了不少作乱的青徐黄巾贼,将他们整编训练成部下,又与同样出身泰山郡的孙观、吴敦、尹礼聚合兵众,驻扎开阳,被他们推举为“大哥”,渐渐自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跟陶谦的关系也从从属转变为了合作。
有臧霸等地头蛇盘踞在东海郡,吕昭想绕过他们的影响力,将自己的人安插进去,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功夫,徐徐图之,中间还有操作不慎、可能会引起泰山诸贼反叛联合的风险。徐州目前最怕的就是内部不和谐,一旦不和谐程度加剧,就极有可能被虎视眈眈的袁绍和曹操钻了空子,分而化之再各个击破。
因此吕昭决定先试试看能不能将臧霸发展成“自己人”,如果可以,他管琅琊郡也管得挺好,就让他一直干。如果不行,等先打退了袁谭,再找个合适的机会换掉他。
至于被笮融占领的广陵……
广陵郡与袁术的扬州接壤,如果这俩人暗通款曲,互相勾结,局势会变得很麻烦,笮融的性格与行事作风一看就很对袁术的胃口,他们说不定会相见恨晚。当然也可能是袁术觉得笮融跟自己撞人设了,很不满,直接把他干掉,夺走他的部曲和钱财粮食,或者情况反过来,笮融趁着袁术请客的机会故技重施,干掉袁术……
别管这俩人是相亲相爱还是相爱相杀,只要他们的势力发生融合,对吕昭而言就是坏事。
但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已经亮出屠刀的袁谭,广陵和扬州方面只能提前防备着,避免他们趁机偷袭。
所有人都对吕昭的安排非常满意,会议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孔融。
正默默回忆经书内容,思索该与荀爽讨论什么问题的孔北海:“……?”
怎么了?大家都看我做什么?
他迷茫地眨眨眼。
吕昭真的好想买一只大喇叭,将音响怼到他的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