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重生朱厚照,打造巅峰大明> 第63章 筹建天津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筹建天津城(1 / 2)

两位老臣来了,首辅当然得跟着,随时掌控皇帝要交代什么,要办什么。

弘治给三个老臣赐座。三位老臣谢恩坐下。

弘治开口:“刚刚太子提起了一件事,这让朕深感忧虑。”

现在的太子,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凡是他提出来的事情,大臣们也都重视起来了。再也不像当初,不但不会被重视采纳,反而会遭到大臣们的一致无视。

两个大佬立刻放下茶杯,仔细询问:“不知道殿下提出来什么问题。”

弘治就郑重的回答:“他说,年前年后的大灾,气候是有惯性延续的。这不今年的春天就来的迟了,恐秋天将有大面积的粮食歉收,提醒朕要抓紧储备粮食。”

朱厚照拿郑天一顶缸,但弘治虽然也相信,这个是郑天一的判断。但为了树立儿子的威信,所以就没提郑天一,只说是自己儿子的见解。

这样的效果很明显,两位老臣很欣慰:“万岁担心的是,正所谓,旱三年,涝也三年,殿下眼光独到长远,是国之幸事。”

然后工部尚书徐贯就询问:“那太子殿下可有什么良策应对?”

弘治点点头:“太子提了两条。”

“愿闻其详。”

“第一条是,不但要在国内收储,把今年赈灾用掉的粮食补齐,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就是,向我们的属国下旨,从现在开始,几十属国再向朝廷纳贡,不收别的任何东西,只要稻谷粮食。”

明朝属国,不是朱厚照认为崇祯年的十七个。这个时候,是“东南夷”上:包括朝鲜、日本、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爪哇等18国。

“东南夷”下:包括苏禄国、满剌加、锡兰等44国。

“北狄”:包括鞑靼部的8个部分。

“东北夷”:包括女真部的2个部分。

“西戎”上:包括西域38国在内的58国。

“西戎”下:包括吐蕃部14国。合计一百四十四个,可见当时的大明是多么的强大。

礼部尚书张升就点头赞了一句:“太子,真的是老成谋国啊。”

说一个十三的孩子老成谋国,总有点怪怪的。与其自己拿出一倍的东西还诸国的供奉的那些石头,还不如,换点实用的粮食呢。这的确是好办法。

而这些属国中,绝大多数都是东南亚的,都是盛产大米的国度。正好填补国内粮食可能的缺口。

“既然老爱卿同意这么办,那朕就拟旨,下发产粮的诸国,而西域鞑靼诸国,就尽量多要牛羊,然后我们放到民间坝上放养。”

“善。”

然后转头对徐贯道:“太子还体恤那些属国,运输粮食走陆路消耗使费过高,建议朕在天津卫开建码头,徐爱卿看天津有合适的地点吗?”

这时候的天津,还是一个小小的土围子,就驻扎三个千户卫所。放眼望去,一片盐碱滩。

但徐贯想了一下,立刻抬头:“还真被太子说中了。臣知道在卫河口,正是好地点。可建能泊千艏大船的深水海湾。”

然后遐想了一下。“如果东南诸国直接海运到大沽港上岸,在沿着卫河向通州北京运输,那就少耗费多了。”

弘治心中惊讶自己的儿子怎么一说一个准呢。小小年纪几乎没有出过皇宫,更别说京城了。然而他却怎么知道的天津卫可以建设良港呢?

嗯,这一定是郑天一走南闯北经商时候探查的,看来这个小子还知道地理呢,是个人才。这样的人才要用,但还要防。

弘治摇头:“太子建议,这些粮食属于赈灾专用,为防挪用,所以就在天津卫就地建设粮仓,就地储存。”

徐贯想了下,点头:“殿下考虑的及是。如此,这个粮仓就可以单独于外,这样就能确保不被挪用。目光长远。”

一件事一夸小纨绔,弘治嘴上不说,心中已经乐飞了。“只是建设港口仓库,所需开销巨大,这得和户部沟通好,我工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粮的。”

结果旁听的王恕直接叫苦:“今年这次大灾,前后历时四个月,早就掏空了国库了。我没钱。”

结果外面就响起了太子稚嫩却又得意的声音:“户部没钱,本太子有,我投资包建天津港和天津城。”

大家就一起向看从西面升起的太阳一样,看着朱厚照小身影,骄傲的走进了集英殿。

平时,让太子到集英殿来学习政务,那比杀了他还难,那是想尽各种奇葩的理由推脱,即便这样,时不时的,还得皇帝亲自提着耳朵揪过来呢。

今天怎么主动啦?这不科学啊。不管怎么说,太子来了。来了就好。

但不好的是他的他有钱出资。这就不像话了。

几个臣子站起来施礼迎接。弘治坐着招招手:“皇儿,过来说话。”

朱厚照就故显老诚的走到弘治面前施礼:“儿臣参见父皇。”

如此懂规矩,如此有礼仪,不好,这小家伙肯定憋坏呢。提高警惕。

先训诫:“我儿是储君,事事当以国重,怎么一开口就是钱钱的,难道没钱,你这个储君就不办事了吗?”

朱厚照一笑:“谈钱无聊,但没钱真不行。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歉收大饥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