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朱厚照和郑天一和皇帝老爹辩论队时候,午门外登闻鼓再响,并且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呼喊。
这下,彻底的吓到了诸位。敢这么干的,都在这里呢,那还有谁敢这么干?——反贼。
弘治大急跳脚:“怎么回事?”
一个太监适时跑了进来:“启禀万岁,午门外有上万江浙百姓代表,给太子,和郑员外送万民伞来啦。”
弘治一愣,还有这事?还有这千年没有的事?
送万民伞,历来是传说,故事啊,今天怎么就有啦?
诸位大臣求情,可以拒之门外,但百姓扣阕却不能不见。
更何况还是什么给太子和郑天一送万民伞这种新鲜事。
“带上这两个小混蛋,我们上午门看看。”
弘治吩咐完,大步向午门走去。
登上午门城楼,放眼诺大的午门广场,已经被密密麻麻的人海覆盖。
一顶顶万民伞,遮天蔽日,那是树林般林立。
随着太监一声:“皇上驾到——”
那些百姓一起跪倒,拜见万岁。那声势简直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了。
望着这么宏大的场面,站在午门城头的弘治非常感动。
押在身后的朱厚照简直新鲜的一塌糊涂。早就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就剩下看热闹了。
穿越人自有天命啊,死不了啦。
随着弘治一声平身,百姓们却没有站起来,而是依旧跪着。
一个被百姓公推的矍铄的老者,在最前面磕头,朗声道:“英明仁德的皇帝啊,天降灾祸,生灵涂炭。仁德的皇上不但罪己感动上苍,还督促太子和郑大人,不惜操持贱业,安置了无数灾民自食其力,得以养家糊口,千万百姓活民无数。
更是发明了焦炭,让江浙千万百姓得以生火做饭,寒冬中取暖,拯救了千万百姓。
我们江浙千万百姓不敢忘皇上之恩,不敢忘太子和郑大人之恩。
一百零三受灾之县,一千一百万相亲,委托我等共计一万一千父老,进京为皇上,为太子,为郑大人送上万民伞。
唯祝仁德的皇上万岁万寿无疆,祝太子福寿绵长,祝郑大人公候万代。”
随着他的声音结束,一万一千百姓再次磕头,大声歌颂:“祝万岁万寿无疆,祝太子福寿绵长,祝郑大人公候万代。”
这是百姓发至内心的祝贺。虽然没有官员祝贺中,华丽的辞藻,但却饱含着天下百姓对三人诚挚的祝愿。
听到万人发至内心的赞颂,在午门刻意设计的巨大回响中,如山呼海啸般的效果,弘治真的热泪直流了。
而小太子看到听到这样的呼喊声,更是有了足够的成就感。
小孩子吗,有成绩就要显呗。“看看,这就是本太子对天下的恩德。”
郑天一直接提醒:“你是太子,未来的皇帝,天下百姓就应该得到你的呵护,你为此骄傲什么?”
“难道我不该骄傲吗?”
“这是你的本份,不但不应该骄傲,而且还应该心怀感激。”
“我救了他们,我为什么要感激他们?”
“你救了他们吗?不,这是你应该做的。但百姓却因为你该做的,而还没有做的很好,却千里迢迢的赶来感谢你,难道你不感觉羞愧吗?”
“—――”听着两兄弟斗嘴的弘治,这次真的感受到了郑天一是未来的一个正臣的苗子。
既然这个是未来的正臣,那自己该怎么处置他呢?
“而真正应该感觉到骄傲的的,反倒应该是我。”
弘治一踉跄。这小子贪功啊,不是纯粹的正臣。那自己应该怎么防范呢?
“为什么?”
“因为不在位,不谋其政。这是历来那些文人士子官老爷说的。我一个小小的商人,竟然做了如此大的功业,难道该骄傲的不应该是我吗?”
小太子就嘻嘻笑着,撞了一下郑天一:“你是我哥,我是太子,你是太子哥,这是咱们哥俩的壮举啊。所以,我的富贵是你的,你的骄傲是我的,对吧。”
弘治的背影明显的再次踉跄了一下,要不是手扶着墙垛,恐怕摔倒了。
郑天一再次鄙夷:“你是君,我连臣都不是。你和我抢功劳,你不应该更应该羞愧吗。再说了,这次你才做了多点啊,就为这个而沾沾自喜,那以后呢?以后你做了本该是你自己本份的事,无意间获得了百姓的爱戴,你还不美上天去?”
弘治再次对郑天一刮目相看了,这是未来匡扶我儿子的直臣啊。
然后郑天一一脸遗憾:“啧啧,我真为你的责任感担心啊。到时候,你得意忘形了,那怎么得了啊。看来,我不得不每日在你面前提醒你该怎么做了。我会很烦的。”
弘治再次下定论。这是魏征。
朱厚照立刻郑重道:“呵呵,你的如意算盘会落空的。”
“怎么?”
“因为我在这个天下,什么都想做,什么玩啊,玩啊,玩啊,但最不想做的就是这个太子,未来的皇帝。”
弘治简直要吐血三升。
“所以,你刚刚表现的未来一个正臣,一个敢谏言的魏征,你用错地方啦。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