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临带着苏莞在屋子坐了一会儿,然后让小桑小葚准备一些带过来的吃食,再让人准备一个红泥小火炉,一张草席,两个软和的垫子,一个简单的红木案几。
待准备好之后便分别让人带着,一同去了湖边的一棵柳树下。
李临选了一个临水平坦的位置,让护卫将席子铺开,案几放在中间,然后摆放上各种吃食,又命人去取一桶山涧泉水归来,打算烧水泡茶。
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童拿着两个鱼竿过来,蹲在一旁弄鱼饵,他穿着一身半旧的宽松衣衫,腰间绑着一根腰带固定,不过身上倒是收拾的挺干净的。
苏莞见这小童机灵又讨喜,于是便问他:“你叫什么名儿?今年几岁了?!”
小童道:“回贵人的话,小子姓张,您唤木头就是了,今年八岁了。”
苏莞道:“八岁了,倒是机灵,可是有认字?!”
木头点头:“认了,小子的父亲说,先学两年,待十岁了便送小子去私塾读书。”
苏莞笑道:“那倒是挺好的,多读书,总会有些用处的。”
木头使劲点头:“那是。”
农户人家,自然是知道不识字的不好的,若是他们识字,可以在城中寻一个轻便
的活儿,或是做帐房,做伙计,或是做大家公子身边的书童,可若是不识字,那只能在家里种地了。
木头弄完了鱼饵,便将鱼竿拿了过来,笑着对苏莞道:“贵人,鱼饵已经做好了。”
他一双眼睛亮晶晶的,露出的笑容也是真诚期待的。
木头很喜欢到这边来的贵人,这就代表着他又有新的进项了。
这边的农庄距离帝城并不远,坐马车也不过一个时辰的事情,故此,也有不少人贵人往这边来,赏景或是游玩,这个时候就要聪明地凑上去,便是贵人手里漏出一星半点,也是能让他家里很长时间都过得很好。
镜家是帝城盘踞帝城的氏族之一,对于田庄上的佃农,也还算是可以,若是地里的收成好了,有赏,若是收成不好,也是能让人吃饱饭。
但是想要别的,那就要自己努力了。
木头希望自己能去读书,日后出人头地,家人不用在辛苦种地,一年到头只得一个温饱。
李临接过鱼竿,然后让他过去边上和几个护卫一起吃些东西,这才带着鱼竿过来这边,递了一根给苏莞。
苏莞诧异了:“真钓鱼?!”
李临在她对面坐了下来,与她隔了一个案几,
闻言将鱼饵甩入水中:“自然是真的。”
苏莞忐忑犹豫:“可是,我不会钓啊。”
要是忙活一上午啥都没,这就很尴尬了。
她的表情有些懵,李临嘴角微微压了压:“不用你,你玩就是了,等我钓了鱼,中午让厨子做鱼汤喝。”
听他这么一说,苏莞也就放心了,不用等着她吃饭,勉强还是可以接受的,她就随缘钓,有就开心,没有也无所谓。
“那就好,我等着你的鱼。”
李临含笑,望着她应了一声:“好。”
不知怎么的,苏莞听了这个好字,竟然觉得有点脸红,她别过脸去,学着他的样子将鱼饵抛入水中。
李临笑了笑,将边上护卫送上来的一个幕篱递给她:“戴着,你肌肤弱了些,若是让太阳晒着,定是要晒伤的,虽然已是秋日,但还是要注意些的。”
苏莞拿着幕篱看了一眼,上头是茅草编成的帽子,帽檐边上缝了白纱下垂,风吹来的时候轻轻摇晃。
虽说两人如今的位置在树荫底下,可柳树的叶子并不算茂密,有阳光透过枝叶照了下来,她的皮肤娇嫩,若是长时间被晒着很容易晒伤的。
苏莞感慨他的细心:“谢谢李公子。”
“无
需客气。”
苏莞将幕篱带上,然后坐在垫子上开始钓鱼,李临在坐在另一边,慢悠悠地晃了晃鱼竿,让鱼饵往水底更深的地方去,好让鱼儿来咬饵。
这小湖是镜家用来养鱼的,里头的鱼不少,便是稍微会钓鱼的人都能掉到鱼的。
案几上放着一些吃食,苏莞一只手钓鱼一只手拿着吃着,偶尔和李临说上来句话。
不多时,有护卫取来了山涧泉水,红泥小火炉生起了火,小桑在一旁取了温水烫洗茶盏,准备泡茶。
抬眼看去,远处是秋意渐染的山峦,有树木果实累累,近处稻谷成熟,金黄一片,有人在农田里劳作,便是这样看着,也能闻到空气中果香稻香。
李临见她看着对岸的田里,便解释道:“田地种着的是产于南秦的一种名唤‘香啄’的香米,这种香米产量不高,而且生长时间比寻常的要长一些,一般都是春末播种,秋日收获,吃的时候也是当季新鲜的好吃。”
“等收获了,我让镜家送一些过去给府上。”
苏莞闻言直摇头,然后道:“这就不麻烦镜家了,虽说你家对镜家有恩,此番镜家对你已帮助良多,若是再说别的,那可就过了,不过是米
罢了,你可不能去提这个。”
说到这里,她又有些不好意思:“你我的亲事,还需镜夫人帮忙呢,你可不能因为这点小事惹得人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