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瞬间被一阵阵下课的动静所替代,不少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更是涌出课室,疯闹起来。
还别说,这般景象倒是让陈云甫一阵恍惚,似乎回到了自己当年上学时的学校。
“在这上学,孩子们需要交学费吗?”
李庆摇了摇头:“这些孩子当初都是北平府学和各处县学的,后来府县两学停办之后,便集中到这里工学,不用交钱,不过学院在南郊有两百多亩地,每逢农忙的时候,孩子们要去做农活。”
以工资学,这是义务劳动和义务教育相结合啊。
陈云甫顿时来了兴致,有些惊奇的说道:“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李庆没说话,不过身后一个叫甄庸的却接了话。
“回大学士,这正是士忠五年前向教谕提出来的。”
这时候董伦跟了一句:“怪不得呢,我说我那时候在这上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这般好事。”
说罢轻笑起来。
听到这主意是李庆提出来的,陈云甫对面前的李庆表示赞许。
“不错,很不错。”
“不敢当大学士赞誉,学生只是有感北平民生贫弊,家家户户无力资助孩提读书所以才有此想,何不如以工资学,便能收纳更多的孩子助其读书识字。”
“甚好甚好。”陈云甫连连点头,又问道:“那如此多的学生纳入学院之内,这每日吃饭的问题可怎么解决?”
“皆有北平府承担。”
大明的教育在这点上值得点赞。
规矩是朱元璋定的。
府县州学的学生,每天中午一餐都可以在学堂吃,由当地衙门一力承担,不可收取钱财。
这也是为寻常百姓家减压。
“这北平府,倒是干了件实事。”